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粵港澳大灣區鐵路展現經濟澎湃活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文 通訊員 曾勇 劉雯 黎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13日從廣鐵集團獲悉,今年以來鐵路客流持續高位運行。清明假期前后,廣鐵集團發送旅客人數呈現井噴態勢,客流超過春運高峰值,連創本年度新高。與此同時,廣鐵集團貨運3月份日均裝車6219車,創歷史同期新高。

            人暢其行:鐵路客運不斷創下“高流量”

            據悉,截至目前,廣鐵集團今年的客運發送人數達到1.4億人次,恢復到2019年的94.7%,其中春運結束后發送人數7670萬人次。

            以往春節過后,隨著返崗務工、返校大學生等大客流的結束,鐵路客流會逐漸回落,然后進入一個相對的淡季。但今年春運過后,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持續回暖,人員加速流動,人民出行意愿依舊強勁,出行頻率極大提高,呈現出鐵路客流淡季不淡的現象,清明前后周末日均客流甚至超過了春節前的最高峰。

            “4月1日至3日發送551.8萬人次,日均183.9萬人次,同比增長277.5%,日均發送人數較春運期間提升35%,連創2023年以來廣鐵集團日均旅客發送人數新高。”廣鐵集團客運部工作人員黃瑜楚介紹,此次清明節雖然只放一天假,客流卻超過以往小長假。

            對此,廣鐵集團結合客票預售及候補情況,精準實施“一日一圖”,針對不同線路不同車站每日客流波動規律,動態調整運力投放。

            與此同時,香港與內地高鐵的全面復通,帶來了不斷增長的客流。從2023年1月15日開始,廣深港跨境列車恢復開行,從第一期開行38.5對車到3月11日增加到51對,再到4月2日,進一步恢復到82對車。4月1至5日共計發送跨境旅客30.5萬人次,日均6.1萬人次,其中4月5日發送跨境旅客7.16萬人次,為復通以來最高。粵港之間的人員快速流動,跨境商務、旅游、探親客流與日俱增,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助力。

            “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之間密不可分,人口流動的增加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城市的經濟增長。其中,鐵路運輸既可以促進人口流動和地區經濟的交流,增加貿易和服務的需求,又可以帶動鐵路沿線的相關產業和城市發展。”深圳市委黨校教授謝熠認為,今年鐵路客流恢復并快速增長,顯示出我國經濟復蘇的信號愈發強烈。“可以預見,鐵路客流量的恢復和增長,對餐飲、住宿、交通等行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可以促進物流、制造業等產業的發展。”謝熠告訴記者。

            貨暢其流:按下區域經濟發展“加速鍵”

            2023年3月31日,滿載著43個集裝箱的X9547次貨運班列從廣鐵集團大朗站緩緩駛出,一路向目的地海口駛去。這是廣鐵集團3月以來裝載的第192789車,該月完成貨物發送1013.9萬噸。日均裝車6219車,同比增長12.1%,創歷史新高。

            日益完善的鐵路交通網絡,按下了粵港澳大灣區鐵路貨運高速發展的“快捷鍵”。今年以來,鐵路貨運持續保持高位運行。鐵路貨運的高速發展,拉動了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運輸支撐。

            作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和我國經濟重要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群業發展迅速,外貿企業林立,素有“世界工廠”的美譽。“大灣區的小家電、日用品、化工品、電子產品等商品深受消費者青睞,遠銷世界各地。”廣鐵集團貨運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3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2021年增長0.5%,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9.8%,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一。其中出口5.33萬億元,增長5.5%。

            貨運班列開行數量、裝車數量的逐年攀升,運行網絡的日漸織密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重要助力,也為提振世界經濟注入了新“動能”。境內外集散網絡正以市場為導向加速拓展,沿線各國參與性空前高漲,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和海外商品通過班列實現雙向流動,出入之間搭建起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堅實橋梁,展現出我國經濟的澎湃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