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你是不是已經計劃得滿滿當當:與家人朋友相聚,觥籌交錯,或是周邊短途,領略山清水秀,又或者只想躺平,吃好喝好放松身心……度過假期的方式多種多樣,一旦過于“放飛”自我,出現“假期綜合征”,該如何自行應對?一起來看看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的建議。
消化道專家:飲食規律要適量
吃吃喝喝是過年的標配,喜慶的氣氛,飲食難免不潔或過量,突然的“歡快”對于消化系統卻可能是極大的負擔,輕者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重者則有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等疾病。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李慧建議,飲食適量及規律,每日三餐八分飽即可,并做到葷素搭配合理。也可以準備些家中常用藥,比如達喜、蒙脫石散、健胃消食片、乳果糖等藥物,根據不同情況對癥用藥,但如長時間感覺身體不適,且病情加重,還需到醫院進一步就診。
眼科專家:少玩手機多運動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選擇宅在家中熬夜刷劇、打游戲,長期對著屏幕,對眼睛有害,容易出現干澀酸脹、畏光、眼紅、視物模糊等視疲勞癥狀,還可能誘發青光眼或眼底病變。尤其有些小朋友沉迷于電子產品,會出現近視、散光等問題,頻繁的電光刺激還可能導致低齡兒童視神經發育障礙。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韋琬建議,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看一小時可以休息二十分鐘,閉目養神聽聽音樂,站在陽臺眺望遠方。鼓勵每天戶外運動,增強體質,預防近視。同時家中也可以備些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緩解眼部的疲勞干澀。
骨傷科專家:小傷口應急處理方法要牢記
旅游的途中或回家的路上,難免會磕磕絆絆,扭傷了、流血了,很多人都經歷過局部的皮膚擦傷,也應具備一定的處理經驗。
對于較輕的擦傷或很小很淺的傷口,可以用水沖洗、碘伏消毒,再簡單包扎或創口貼貼敷。對于傷口較大較深或者有持續性出血的傷口,要用干凈的毛巾或衣服壓迫止血后立刻就醫。
喜歡運動、爬山的人也會經常碰到腳踝扭傷。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主任中醫師賈晉輝建議,扭傷后首先自己簡單檢查,如果踝關節活動影響不大,沒有劇烈疼痛,可以先休息制動。休息時將患肢抬高,高于自己的心臟水平,這有助于消腫。隨后冰敷緩解疼痛和腫脹,一般在受傷48小時內冰敷,每次15-20分鐘,可3-4小時一次,冰敷時可以在皮膚上墊一塊毛巾防止皮膚的凍傷。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彈力繃帶對受傷的腳踝進行加壓包扎。如果2-3天后,疼痛的癥狀或者腫脹不見好轉甚至加重,則要立刻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通訊員 楊薩颯 何丹丹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錢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