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不久前被評為天津市第四屆“海河工匠”的渤海鉆探井下技服公司試油S06601隊班長趙增權,帶著徒弟孫鑫解決了修井機漏油問題。被此問題困擾已久的孫鑫說:“師傅是我們的榜樣,更是‘領路人’。”
(資料圖)
趙增權是扎根一線28年的老黨員。作為天津市示范性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集團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大國工匠”等多個榮譽。他在國內外多個市場攻堅克難。在海外,他優化高速磨銑工藝技術,縮短了橋塞磨銑時間,使該技術成為甲方的“獨門絕活”。在國內,他帶隊研發的井口反扭矩裝置,使平均單井鉆塞周期縮短60%,刷新了大港油田3項紀錄。他的創新成果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
在與師傅共同攻關的路上,孫鑫成長為渤海鉆探技能專家、試油創新工作室領銜人。他和筆者講了一個師傅用自創的項目攻關+創新方法、創新理論+實際操作、解決問題+拓展功能“3+”項目攻關帶徒法,帶領他們共破難題的故事。
2月6日,大港油田南部油區官頁2-3-2H井,由于油管內壁銹皮脫落導致刮削失敗影響了工期。施工人員急得滿頭大汗。趙增權馬上帶著徒弟們開始攻關。
“這就是個無解的難題。”兩周后,當第5個地面除銹方案被推翻后,徒弟們一籌莫展。
這時一直沉思的趙增權說:“來,大家放松一下,講講TRIZ創新方法中的‘因果鏈’。”說是放松,實則是他用“項目攻關+創新方法”的帶徒法掀起“頭腦風暴”。
“井內的問題就在井內解決。”趙增權帶領徒弟重新確定攻關方向,實現了油管由地面單根依次除銹到井內管柱連續除銹的轉變。
但是一代工具入井除銹后無法自動返出,攻關又遇阻。趙增權讓徒弟們各自領任務,一邊跑現場一邊查資料,以“創新理論+實際操作”帶徒法引導徒弟們活用創新理論。
“有辦法了!”一周后,孫鑫拿著筆記興奮地說。他在學習重量補償原理時,想到用浮筒上浮工具解決一代工具的問題。
18天后,二代工具試驗成功。這時趙增權又給徒弟們出了一道附加題:工具還能不能更優化?
這是趙增權用“解決問題+拓展功能”的帶徒法增強徒弟們的創新意識。5天后,他們在除銹的基礎上,給二代工具增加了試壓功能,除銹后可一并完成下一步試壓工序,不僅施工省時省力,而且更貼近一線需求。
近年來,趙增權通過“3+”項目攻關帶徒法培養出企業技術專家和技能專家11人、高級技師32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