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播資訊】網評:信用修復,為失信市場主體“謀出路”


            【資料圖】

            3月20日,建始縣業州鎮個體工商戶李某因未按時年報被系統自動標注為經營異常狀態,申請貸款受阻,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該個體工商戶通過補報年報、提交修復申請材料完成了信用修復。此舉措,既體現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又體現出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對失信市場主體自我糾錯的包容,反映出當下誠信社會建設正向深層次推進。

            信用修復,失信市場主體的“新出路”。“信用修復”工作機制是對信用機制的有效完善。失信懲戒“斷后路”,信用修復“謀出路”,從機制上彌補了信用體系的不足,懲戒壓力與修復動力雙管齊下,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政府部門公信力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行為進一步規范,誠信社會建設深層次推進,從根本上更加有利于社會治理。

            信用修復,失信市場主體的“新希望”。信用建設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市場主體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被標注為經營異常狀態,其經營活動將受到極大影響。建立失信市場主體信用修復機制,也是給知錯能改的市場主體送去一粒“后悔藥”,讓市場主體獲得恢復正常信用重新發展的機會,更好地保護市場主體的發展積極性。

            信用修復,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助力”。信用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信用修復工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推進信用修復工作良性發展,推動市場主體自覺遵守信用規則,要統一信用標準、拓寬修復渠道、規范修復流程,讓更多市場主體知悉、善用信用修復,共同締造誠信社會。

            (湖北日報客戶端 通訊員張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