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歸樂平里舉辦端午詩會祭屈原胡傳林攝
中新網湖北秭歸6月22日電 (胡傳林 向曉暉)6月22日端午節當天,在屈原出生地湖北秭歸樂平里,扎根泥土的“三閭騷壇”詩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以高聲吟唱的方式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資料圖片)
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以高聲吟唱的方式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胡傳林 攝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三閭騷壇”社長譚榮昌,用楚辭原生態的詠嘆調吟誦《離騷》片斷,引起現場嘉賓強烈共鳴。
譚榮昌介紹,“三閭騷壇”是誕生于屈原故里秭歸樂平里的農民詩社,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社員多以當地農民、屈原后裔為主,近年來也吸收了不少秭歸縣及宜昌市的詩詞愛好者加入。詩人們每逢端午聚集屈原廟,吟詩作賦,緬懷詩祖屈原,也與樂平里之外的文人墨客交游唱和。此次端午詩會,就吸引了宜昌市爾雅詩社、隨州漢東詩社、湖南汨羅市騷壇詩聯學會等不少外地詩友參加。
詩人紛紛登臺吟唱詩作 胡傳林 攝
“有秭歸來,岸邊柳絲依依,烏龍淺灘靜靜。晨曦中,秭歸炊煙凝重,樂平里夢魂獨醒。是誰串起長江與湘水,撫慰屈原的江魚的到來……”來自湖南的詩友彭仁滿在參加完屈原廟后,當場寫下秭歸紀行有感《樂平里》,令臺下觀眾熱淚盈眶。
“汨水倒流迎屈公,楚山文脈啟鴻蒙。離騷樸華擁正氣,橘頌素榮存大同。愛國直行遭諂佞,憂民太息望蒼穹。歲來端午祭詩祖,天下墨人長鞠躬。”屈氏后裔代表屈家明現場吟唱《端陽祭屈公》,表達了對先人的無限思念。
屈原故里端午詩會吸引了不少當地群眾前來觀看 胡傳林 攝
參加完端午詩會,屈家明又匆匆趕回村里,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屈氏后裔尋根問祖團。他說,秭歸端午文化節年年都在辦,年年有新意,端午詩會是傳承端午民俗文化的一種最好體現。
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均華表示,在秭歸樂平里,經常能看到農民在地里扛起鋤頭干活,放下鋤頭就能用古腔古調誦讀詩詞,他非常受感動。這就是屈原精神和思想在當今的一種沿襲和凝聚,充分說明屈原精神在這里傳承得很好,家國情懷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基因。(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