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華西牛”肉牛新品種正式發布,對標世界主流品種

            我國是牛肉生產和消費大國,然而,國內本土品種產肉性能偏低,使得肉牛主導品種的核心種源嚴重依賴進口。為打破這一局面,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經多年努力,主導育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新品種“華西牛”。這一新種已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并于近日召開的“華西牛”肉牛新品種發布會上正式發布。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華西牛”是種業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是我國大動物育種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介紹,近年來,我國肉牛生產規模和水平不斷提高,但仍不能滿足消費的快速增長需要。究其原因,我國肉牛業起步晚,產業基礎差,自有品種生產效率低,未能形成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肉牛單產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使得國內主導品種的核心種源長期依賴國外,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快肉牛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高質高效發展,成為現實而又緊迫的重要課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俊雅介紹,研究團隊選定內蒙古烏拉蓋地區作為肉牛新品種培育基地,培育之初,利用當地蒙古牛、三河牛和西門塔爾牛等品種進行雜交組合篩選,并于2004年開始組建華西牛育種核心群,開展選育提高工作。在育種過程中,緊跟世界肉牛育種技術前沿,構建了我國第一個肉?;蚪M選擇參考群,建立了770K的基因型數據庫,創建了我國首個肉牛全基因組選擇分子育種技術體系,總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堅持“聯合育種,統一協調,全國一盤棋”的育種思路,育種群體生產性能大幅度提高,優秀種牛推廣數量不斷擴大。

            最終育成的新品種“華西牛”生長速度快,凈肉率高達53.95%,成年公牛體重達900公斤,成年母牛重550公斤以上,主要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它繁殖性能好,適應性強,既適應我國的牧區、農區以及北方農牧交錯帶,也適應南方草山草坡地區。

            李俊雅表示,育種工作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新品種的審定通過,僅僅是種源自立自強的第一步。接下來,將對標世界主流肉牛品種,對“華西牛”進行持續選育提升,努力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肉牛育種技術平臺,不斷提高“華西牛”的市場競爭力。預計到2025年,每年可提供進站采精公牛400頭左右,到2027年,每年可提供優秀種公牛500頭以上,以盡快實現肉牛核心種源自主可控,并參與國際肉牛種質市場競爭。(記者楊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肉牛新品種 肉牛生產 肉牛產業 育種工作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