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1日訊(記者 閆軍)市場多變,能讓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脫穎而出,也讓昔日明星老將如履薄冰。
(資料圖)
高毅資產合伙人、資深基金經理孫慶瑞在某訪談中坦言,過去兩年產品遭遇較大回撤,圍繞產品運作的得失思考、調整、應對思路以及行業觀點等,她交流內容超過6500字,對產品回撤做了深入的復盤與坦誠的交流。
作為高毅眾多明星大腕中的唯一女合伙人,孫慶瑞歷史業績非常優秀,在公募期間,曾任中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2007年至2013年期間拿下公募偏股混合型基金6年業績亞軍,在同期上證指數下跌58.48%的熊市中獲得44.89%的正收益。
2017年她以合伙人身份加入高毅資產,此次披露的產品是她2021年1月22日成立的高毅慶瑞優選瑞澤1-6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截至7月21日,高毅慶瑞系列產品成立以來產品收益率為-46.55%,跑輸同期同期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31.32%、34.13%;今年以來,產品收益率為-7.53%,同期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1.28%、7.83%。這也就意味著中短期業績來看,該產品表現均不盡如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孫慶瑞自己是慶瑞系列產品的最大個人持有人,在凈值出現較大回撤時,她表示,投資者的焦慮與困擾,她也非常理解并且感同身受。雖然凈值修復有挑戰,但是她有信心逐步完成修復。
反思回撤因“對行業政策調整的理解不夠深刻”
孫慶瑞首先對過去兩年業績表現進行道歉,復盤來看,產品回撤主要發生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在這兩個階段中,對行業政策調整的理解不夠深刻、反應不足,以及對宏觀流動性判斷的偏差,是導致產品回撤的主要原因。
先看2021年下半年,孫慶瑞判斷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之下,流動性會處于相對寬松的水平,基于此判斷,持倉整天偏向成長,但是實際情況是中國利率水平一直持續在3.3%以上,宏觀經濟的下行疊加偏緊的流動性,對產品持倉中成長風格的公司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而落地在行業配置上,2021年下半年產品的配置方向主要以醫藥、互聯網及部分增長較好的消費品為主。但三季度開始,國內出臺了一系列的行業規范性政策,包括針對教育行業的“雙減”政策、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醫療保健行業的集采等,基金凈值面臨一波回撤。
2022年是整個投資行業公認的“艱難之年”,孫慶瑞延續了偏謹慎的判斷,所以產品配置的主要思路是,布局與宏觀經濟相關度較低且有一定成長性的行業,例如電子半導體、電力設備、醫療保健等。但是,超出個人預期的是,全年流動性依然比較緊張。盡管通過倉位管理、對沖工具來應對市場的下跌,但仍出現較大的回撤。
孫慶瑞表示,過去兩年對宏觀環境的變化對自己過往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也導致判斷與政策端傳達出的方向出現了偏差。自己對此也很不滿意,也在持續調整和應對,并進行了四點反思:
首先,投資面對的是不確定性的環境,這要求既要堅持自己擅長的、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投資體系但同時也需要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自身認知的迭代。
第二,對于估值要有底線思維,盡力避免估值過高帶來的調整壓力。此前自己更強調進攻性和銳度,但這樣的風格在不利的環境下波動也會比較大,在未來的投資將努力去平衡好投資風格與客戶體驗之間的關系。
第三,在產品管理上,通過更加靈活的倉位調整以及對沖工具來控制回撤。
第四,在產業和個股研究上,要進一步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行業研究覆蓋的廣度,努力在更多的行業中去挖掘投資機會。
凈值修復面臨挑戰,但有信心
對于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基金凈值的修復。對此,孫慶瑞坦言,凈值的修復面臨一定的挑戰,需要保持客觀與耐心,但她有信心去逐步進行修復,并進一步表示,將從產品持倉維度和市場維度兩個方面著手修復。
凈值的修復歸根結底取決于產品持倉,在產品持倉維度上,孫慶瑞表示,將從行業及公司選擇以及估值等維度,來提升投資的確定性。
首先,在目前的產品配置上,既考慮了中國產業在全球的比較優勢及產業自身所處的周期,比如持倉中的大部分制造業公司當前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自身經營周期也處在向上的過程中。
其次,在估值維度,我以更加審慎的估值標準來衡量持倉標的,盡量避免由于不確定性帶來的估值損失。在選擇公司的時候,不僅考慮未來的成長空間,也會比之前更加重視當前的估值水平。比如持倉中的不少公司估值水平都是處于歷史較低分位數。
整體來看,當前產品的持倉公司不僅具有較強的基本面支撐,而且綜合考量了未來的成長空間和當前的估值水平。對比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中國權益市場的估值也處在較低水平。國內與國際存在的估值差,也是未來全球資金流入中國市場的動力之一。因此,客觀審視國內各類資產的回報率,在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定期存款以及固定收益類資產的回報率都在不斷下降,國內資金未來也有望逐步增加權益資產的配置。
據了解,孫慶瑞當前持倉更加均衡,化工行業配置提升,持續看好醫藥,消費分化的背景下,既關注增長型行業中“贏家”類型的機會,例如新能源汽車;也關注競爭格局穩定、市場預期較弱及估值偏低的行業投資機會,例如白色家電等。此外,也增加了像傳統能源、有色及金融等低估值的行業。
對于這些布局,孫慶瑞表示,從產品投資的角度來說,加強了對不同行業的研究,既可以在更多的領域去尋找絕對收益型的機會,也能夠通過更加均衡化的配置,提升產品在不同市場環境中的適應性。
壓力無法回避,已多次跟投產品
作為一名從業22年的投資老將,孫慶瑞經歷過多次完整的市場周期,也面臨過多次市場大跌,回撤難以避免。對于如何調整壓力,孫慶瑞表示,壓力始終是無法回避的,也是必須去適應的。同樣,投資的挑戰也是來源于壓力之下,關鍵在于能否調整糾偏,適應市場的變化。
孫慶瑞還透露,在過去兩年產品凈值回落的過程中,她也連續進行了多次的追加跟投,未來也會持續跟投,現在她是慶瑞系列產品的最大個人持有人,在凈值出現較大回撤時,投資者的焦慮與困擾她非常理解并且感同身受。
孫慶瑞表示,在22年的投資經歷中,當前面對的壓力和挑戰并不是第一次遇見。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5年的“千股跌停”、2016年的“熔斷”到2018年的全年下跌,再到2020年的疫情等。回頭看,盡管經歷的“每個當下”,悲觀無一例外地都主導著大部分市場參與者的情緒。但是,過往戰勝這些困難的經歷也告訴我,越是在艱難時刻,沉著冷靜和積極應對才是戰勝每一次困難和挑戰的不變答案。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