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附子是扶陽的重要藥物,能溫補腎陽,振奮心陽,去表里之沉寒。現將其應用列舉如下:
一、附子用于急性熱病:《傷寒論》是一部治療熱病的專著,其中少陰病四逆證是以陽氣衰微、四肢厥冷為主證,仲景重用附子以回陽救逆。目前臨床在遇到急性熱病危重時都用西藥搶救,而中藥附子除制成針劑用于心律失調外,一些急性傳染病很少想到用附子。如麻疹,一般認為是熱毒,以清涼宣透為主,當麻疹肺炎合并心衰時,則加用附子溫陽強心;對白喉的治療以養陰清熱為主,但當白喉外毒素引起中毒性心肌炎而出現心臟危象時,就必須在養陰清熱方中加附子,以強心防脫。
二、附子用于脫水:霍亂、吐瀉引起脫水,需要補液。吐瀉傷陰,口干瘦癟,固然表現為明顯的陰虛,其實陽也隨之而虛,如手足冷、脈細弱。有時補陰反而增加腹瀉,此時需要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
三、附子用于黃疸性肝炎:黃疸病人小便發黃并不都是濕熱。很多黃疸病人有明顯的倦怠、納呆、泛惡、脈細遲等表現,常用茵陳術附湯、茵陳附子干姜湯治療。濕邪行熱化趨勢時,則同時加大黃,即使大便稀溏也可用,目的是使邪從下達,退黃更快。
四、附子用于血證:附子與桂枝同是溫熱藥,但桂枝易動,而附子則能走能守。故血證不忌附子。即使大出血也可根據血脫益氣、陰陽互根的原則使用附子。
五、附子用于高血壓病:髙血壓病人中脈細、夜尿頻數者不少,特別是第二、三期的病人,這類病人常常表現為“上盛下虛”。附子溫下,常可使“上盛”減輕,此即“引火歸原”。
六、附子使用的久暫問題:附子是有毒性的,主要表現為心肌損害引起心律紊亂。根據《內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旨,附子確實不宜久服。但實際上附子經過嚴格的飽制,特別是給予先煎、久煎之后,其毒性大部分已被破壞,而其治療作用依然存在。如云南、四川一帶不少居民,到冬天常用大量:生附子煮肉吃,他們對附子就有較大的耐受性。陽虛體質的人雖久服附子,也很少有毒、副反應。因此,附子應用的久暫問題,還與地區、體質等有關。
七、附子使用的季節性問題:有人認為附子性溫大熱,故冬令天寒用之適宜,夏日天熱用熱藥就不合適。其實,正如冬天可以用寒涼藥一樣,夏天也可用溫熱藥,該用就用,所謂“有故無殞”也。如夏日傷暑大汗出,必然傷陽,甚至亡陽,此時就須用附子。
總之,附子的適應范圍是很廣的,其功用則以扶陽為主。附子不但能去表里沉寒,還能制伏虛火、引火歸原;與補氣藥同用可追復散失之元陽;與補血藥同用能夠救陰;與發表藥同用能開腠理與利濕藥同用則化水濕與清熱藥同用可瀉火而調陰陽。因此,應用附子時不一定要腎陽虛等諸證悉備。對于典型的陽虛病人,當用附子者,自必用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