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災難無底線》漫畫/高岳
(相關資料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個別網紅在救災犧牲隊員家門前擺拍或直播,引發圍觀,實系蘸著“帶血饅頭”蹭流量、博眼球,是毫無底線的惡意炒作,不但有違主流價值觀和公序良俗,而且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涉嫌尋釁滋事,公安機關可依法對其予以治安行政處罰
(相關資料圖)
(相關資料圖)
(相關資料圖)
● 短視頻平臺要落實好主體管理責任,強化技術篩查能力,建立特別懲罰機制,對“消費災難”進行針對性管理,第一時間撲滅苗頭,予以封禁,下架相關不良內容產品
● 如果公眾能夠判斷這些違反基本倫理道德、違規、違法的內容,不去點開、轉發,那么公眾的指尖就起到了作用,截斷了流量,截斷了這些主播不義之財的來源
□ 記者 趙 麗
□ 實習生 李丹陽
一場強降雨就像一面鏡子:“逆行英雄”奮不顧身沖向危險最前沿,各路網紅伺機而動搶占“流量富礦”。
近日,受臺風“杜蘇芮”等影響,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過程,造成人員傷亡。在搶險救災關鍵期,一些網紅再次刷新社會認知——有身穿紅色背心的網紅拉著一位老人在積水中擺拍作秀;更有甚者跑去犧牲的救援隊員家門口“嘻嘻哈哈”。
網紅到救災現場蹭流量,早已不是新鮮事。兩年前河南衛輝內澇嚴重,急需救援時,一些網紅蜂擁而至導致“車輛較多,交通擁堵”。有網友憤憤不平:“英雄為救人犧牲,小丑卻在掘金。”一位救援人員也控訴道:“救災現場不是你們打造網紅的地方,希望不要再來了!”
多位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追逐流量無可厚非,但要恪守基本的社會秩序和法律、道德底線。災害不是流量的噱頭,這一社會共識需要繼續強化。網絡平臺要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引導用戶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更重要的是,網紅們當存敬畏、守底線,切忌以破壞公序良俗的方式賺取不義之流量。
在逝者家門口擺拍
有違道德涉嫌侵權
在此次京津冀遭遇強降水的搶險救援中,北京市房山區藍天救援隊隊員王宏春、劉建民不幸犧牲。
8月4日,房山藍天救援隊發布相關告知稱,根據“房山藍天”的紀律以及兩位隊員生前一貫不接受饋贈的表現,征求家屬意見后決定,不接受社會上的個人、單位、企業和基金會等的捐款、捐物。
然而有媒體報道稱,房山藍天救援隊隊長陳海軍透露,王宏春、劉建民犧牲后,一些網紅打聽到他們的居住地,“拿著點東西、拿點錢就上家里去了,還要拉著家屬照相,有人還會問一些刺激的問題”“有的博主還會在逝者家門口開直播,嘻嘻哈哈”。
此事引發網友眾怒,紛紛譴責稱:“毫無底線”“封殺沒有底線的賬號”“像蒼蠅一樣,國家應該對無良知網紅設置底線”……
“個別網紅在救災犧牲隊員家門前擺拍或直播,引發圍觀,實系蘸著‘帶血饅頭’蹭流量、博眼球,是毫無底線的惡意炒作,不但有違主流價值觀和公序良俗,傷害犧牲隊員家屬感情,是無德行為,而且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涉嫌尋釁滋事,公安機關可依法對相關網紅予以治安行政處罰?!北本煼洞髮W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彭新林說。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翁小平介紹,上述為蹭熱度、博流量而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可能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會被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強則從民事侵權角度作出分析:上述行為在民事層面會對遇難者家屬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可能涉及違反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規,構成民事侵權?!懊穹ǖ湟幎?,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均受到保護。如果網絡直播中行為人隨意拿遇難者開玩笑、貶低遇難者的名譽、惡搞遇難者的肖像、泄露遇難者隱私等構成侵權,逝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侵權責任?!?/p>
消費災難屢屢發生
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救災現場變網紅秀場,并非個案:今年北方多省連續降雨給小麥收割造成了不少麻煩,有一些網紅以“幫忙割麥”之名搞起了“田間直播”。再往前追溯,前年的河南大暴雨牽動眾人心,面對一眾網紅扎進災區的“盛況”,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發布提醒,呼吁“請讓出救援通道”。
對于網紅消費災難的直播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孫英英持批判態度?!笆転牡貐^需要馬上進行災害損失評估,著手恢復重建,這些都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測量,但是網紅的這種行為可能給受災地區的工作人員施壓,容易偏離公平公正對待受災地區的原則,擾亂評估流程?!睂O英英說,同時受災群眾需要重建生活,短期內可能需要心理專業人員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網紅的行為會加重當事人的心理危機,不利于開展重建工作。
孫英英提出,受災地區的政府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默默做了很多工作,而這些工作并不會全部被公眾看到,也不會全部拿出來宣傳。網紅消費災難蹭熱度現象會給政府的救災工作帶來額外壓力,并且救災之外,還需要專門辟謠和維持社會秩序,也會浪費更多時間和人力。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發現,有些網紅在救災現場直播時,發布所謂的“救援指導”,誤導受災群眾自救、求救;還有些網紅傳播虛假信息,引發公眾恐慌。
對此,翁小平提醒道,蹭災難、事故以及自然災害的網紅,如果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可能涉嫌尋釁滋事罪或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觸犯了刑法,會受到刑事處罰。如果前述行為嚴重程度尚不構成刑事犯罪的,可能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會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或罰款。
“一旦確定是通過弄虛作假消費災難,平臺就應該啟動追責。當然,平臺主動啟動追責的前提是平臺能夠判斷或發現虛假情形的存在。這也說明,專業媒體、相關政府和各類專門組織及時權威充分發布信息的重要性,因為這是平臺判斷內容真假的重要依據。”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教授李丹林說,當然,如果已有證據證明這種虛假情形的存在,平臺疏于承擔管理責任,未對相關賬號和運營者采取措施,就有可能構成對平臺追責的條件。
毫無底線追逐流量
強化聯動永久封禁
對于一些網紅的無底線直播行為,記者注意到,多個網絡短視頻平臺重申:災情不是“流量密碼”,抗洪搶險不是兒戲。
比如,抖音黑板報8月7日發布公告,“愛××良”“?!痢灵L”“二×”等主播,在事發后前往犧牲隊員家中或陵園,對逝者家庭或祭奠場景進行圍觀蹭熱度拍攝。平臺已對上述10個賬號進行了收回直播權限30天,封禁評論以及電商帶貨權限等處罰。
快手8月7日發布公告,平臺在日常審核巡查工作中發現,有少量賬號為博取關注,通過翻炒、拼接舊聞,發布災情相關不實信息;在救援現場擺拍,干擾正常救援秩序等惡劣炒作行為。倡導創作者杜絕蹭熱度、炒作等消費災情的惡劣行為,如“救援現場擺拍”“在防汛救災中犧牲的救援隊員家門口直播”等。根據規范要求,對不當內容進行處置,并對部分用戶依據其違規行為程度,做永久封禁、直播權限封禁30天等處罰公示,違規內容持續治理中。
對于平臺的這些做法,有網友評論并建議,平臺之間應加強聯動,或建立完善黑名單制度,永久封禁消費災難的賬號。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律與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楊勇認為,互聯網的治理應堅持依法監管。與失德藝人的封禁不同,失德藝人一般曾經具有行政違法或刑事犯罪記錄,平臺依據行業協會的建議可以予以處置。但是,如果短視頻蹭熱度博主既沒有明顯的違法違規行為,也沒有行政違法和刑事犯罪記錄,隨意永久性封停其賬號的決定沒有法律依據,易引起博主與平臺的法律糾紛。如果博主的行為違反現行網絡安全法、網絡生態治理規定、互聯網賬號管理規定等,網信辦可以予以行政處罰,平臺再依據網信辦的處罰決定,可以永久封禁賬號。
“目前還可能存在被封禁的賬號轉戰其他平臺的現象,如果能夠進行聯合封禁肯定是最好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技術困難?!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說,比如不同平臺之間沒有信息共享機制,賬號識別存在一定困難,并且現行法律法規也沒有聯合封禁制度。
李丹林也認為,針對賬號被封禁后可能轉戰其他平臺的現象,平臺需要完善相應的治理機制。平臺之間應建立信息共享和協調機制,對于在平臺上基于違規違法被封禁的不良賬號,在被封禁期間,其他平臺應不予接受其轉移。
“一些不良主播是否應被永久封禁,不是‘一刀切’的問題。永久禁入是平臺所給予的最嚴厲處分。所謂‘不良’,可能只是一般的違反社會倫理道德,可能是不同程度違反平臺規則,還可能是嚴重違法乃至觸犯刑律。是否采取永久封禁的措施,要根據這些賬號傳播內容的不同性質、產生的不同后果,區別具體情況,依據規則和法律予以相適應的處理。”李丹林說。
記者注意到,目前相關行業協會針對一些違法失德的主播采取了黑名單制度,根據其違法違規程度,“黑名單”分為有期限和無期限的禁入。
“后者相當于終身禁止進入直播行業了。這里面需要探討的是,禁入標準是什么,比如是不是一旦違法違規就要永久禁入,還是根據違法違規程度設置一定的禁入期限,禁入期限滿后,如果復出直播行業是否有附加規定等?!痹卩崒幙磥?,這樣一套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從長遠看,確實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直播準入機制。
平臺加強技術篩查
公眾理性截斷流量
今年7月10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規范賬號運營行為,限制違規行為獲利以及嚴格違規行為處置等。對制作發布謠言,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的“自媒體”,予以關閉,納入平臺“黑名單”賬號數據庫并上報網信部門。
鄭寧認為,從根源上解決此類亂象,既需要有法律手段,也要有技術手段,還得有經濟手段,讓這些蹭流量的賬號得不到相應的收益。比如可以鼓勵公眾舉報投訴,公眾可以一鍵舉報蹭流量賬號,平臺核實后立即采取限流等手段,讓流量上不去。
李丹林也提到,社會公眾更應該用“指尖投票”,讓這樣的熱度不值一提?!叭绻娔軌蚺袛噙@些違反基本倫理道德、違規、違法的內容,不去點開、轉發,那么公眾的指尖就起到了作用,截斷了流量,截斷了這些主播不義之財的來源,蹭熱度的情形也會隨之減少。
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從平臺治理角度提出建議。他認為,短視頻平臺要落實好主體管理責任,強化技術篩查能力,建立特別懲罰機制,對“消費災難”進行針對性管理,第一時間撲滅苗頭,予以封禁,下架相關不良內容產品,掐斷流量,避免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炒作乃至效仿。
“目前我國尚未對蹭熱度拍視頻這一行為本身進行具體明確的法律定性與規制,但該行為仍然要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一旦越過法律紅線,將會受到懲罰?!编崒幷f,主播應增強法律意識,規范自身行為。由于行業特殊性,互聯網主播想獲取流量和關注,無可厚非,但要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不要越過紅線,因小失大;主播公會、MCN機構、行業協會等組織應提升法律合規資源配備,聘請專業人士擔任法律顧問,為旗下主播多開展法律與合規培訓,承擔起主體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