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文娛 > 正文

            西藏邊境地區文物獲“加碼”保護 建立文物保護管理信息系統

            “自西藏啟動邊境地區文物保護利用研究以來,已完成邊境地區所有縣不可移動文物的摸底調查,目前形成初步認定,245處不可移動文物為邊境地區重點文物,這也是西藏啟動對邊境地區文物最為全面系統的摸底保護研究。”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李磊1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受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委托,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北京國文琰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限公司組成《西藏邊境地區文物保護利用研究》項目組,自2018年啟動開展至今。經調研,邊境地區21個縣中各級不可移動文物總數1147處,其中,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西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

            李磊分析,4個邊境市地中的不可移動文物,日喀則數量最多,其次是阿里,分布密度最大的區域是阿里地區的札達盆地、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高原湖盆區和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三大區域。

            該項目初步認定245處不可移動文物為邊境地區重點文物,涵蓋全部六類不可移動文物,以古建筑類占比最高,其次為古遺址類和石窟寺及石刻類。

            李磊表示,該項目形成了包括歷史學、地理學、地緣政治學、建筑學、文化遺產保護、空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體系。

            “從4個地市來看,城鎮化發展不均衡,邊境地區文物管理力量相對薄弱,部分區域管理人員數量不足。”

            他建議,從文物保護級別申報與調整方面,邊境地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議優先填補“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建筑”類空白,反映西藏早期文明、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類應得到重視,建議組織遴選、及時申報。

            在未來文物保護和利用中,李磊表示,希望完善文物系統的機制體制和法律法規,成立新階段的西藏邊境文物保護與利用監督管理機制體制,另外,建立文物保護管理信息系統。(記者 趙朗)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西藏 邊境 文物 文物保護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