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文娛 > 正文

            太原東山發現國內規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出土隨葬品種類多樣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發布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太原東山發現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晉端王墓。

            晉端王陵園遺址地處太原東山南端的緩坡地帶,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市、區兩級考古機構進行考古發掘。

            該墓平面為“工”字形,南北長24米、東西寬8米,規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本次發掘的端王及王妃、繼妃、夫人墓葬(1、2、3號墓)位于陵園中部,3座墓葬雖被盜擾,但出土隨葬品種類依然多樣。

            M1、M3中室出土90件彩繪漆木俑,有文官、侍衛、出行儀仗等。此外,還出土各類紡織品40片,其中尤為珍貴的是M3的4件基本完整的絲織品,專家認為這是研究明代冠服制度的重要實物。

            M1同時出土有墓志銘和壙志,墓志銘記載了端王死因、去世后因無子嗣確立繼承人的過程中發生在晉王府內的政治事件,與夏言《南宮奏稿·定親王繼封并行查勘疏》《南宮奏稿·請敕內官會勘宗室隱情以正欺罔疏》記載內容相符。

            明朝分封的親王,陵園面積以第一代晉王朱棡最大,合800畝。明英宗正統十三年,改定親王塋地為50畝,房15間。郡王的塋地30畝,房9間。郡王子塋地20畝,房三間,郡主、縣主塋地10畝,房2間。端王墓陵園南北長294米、東西寬158米,遠超親王陵園50畝的規制。

            晉端王陵園的發現,印證了《太原縣志》《陽曲縣志》《榆次縣志》記載的崗頭村和端王陵園位置,為其他晉藩王陵園位置的確定提供了準確的地理坐標。

            本次發掘是山西地區首次系統開展明代藩王墓葬和陵園的考古工作,并在國內率先創新建設文物保護現場實驗室,開展系統的墓室內環境監測、采樣、信息提取等文物保護基礎工作。

            晉端王墓葬及陵園的考古工作,為提升新時期山西考古的發掘理念,提高數字化、科技化水平,實現考古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鑒于墓葬及陵園的重要價值,考古工作結束后,將對其進行原址保護和利用。(記者 胡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考古人員 明代 藩王墓 考古發掘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