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崑樂府學生一曲《憶江南》昆曲快閃在瞻園靜妙堂前上演,把觀眾帶回婉約的江南記憶中。當日是第45個國際博物館日,恰逢中國昆曲藝術成功申遺二十周年,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與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在此進行“館校合作”戰略聯盟簽約,未來將從博物館課程進校園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館藏有豐富的晚清和太平天國時期文物及藝術資料,館址“金陵第一園”瞻園,是江南園林美學的典范。目前,太博館已形成“小小書畫家”“花兒與少年”“瞻園小魯班”和“太平游學紀”等品牌社教活動。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是研究、展示、保護南京傳統民俗文化及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性博物館,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課堂,目前該館已成功策劃“500娃娃學非遺”“我是小小傳承人”等非遺品牌活動。
“館校合作”戰略聯盟達成后,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將共同策劃開展博物館創新課程,并將博物館課程納入教學體系,創建博物館美育課程實踐基地。據悉,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的本土非遺資源設計的校本美術課程已進入課堂。
在當天的博物館日活動中,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丹青社學生非遺課程學習成果展在太博多功能廳展出。同學們的剪紙、燈彩、風箏等美術作品,是傳統技藝與新生代巧思碰撞出的火花,也是館校合作的初步成果。
“通過館校合作的方式,我們將搭建博物館和校園溝通與互動的平臺,加深學生與公眾對博物館的了解,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歷史,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袁蓉說道。(記者 康旭陽 文/攝)
相關鏈接>>>
吳中博物館
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獎
5月18日,全國“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在首都博物館舉辦。蘇州市吳中博物館申報的“吳中博物館基本陳列”,從全國108個參評展覽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十八屆(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獎。
據了解,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組織開展,是中國大陸境內博物館展覽領域內的最高級別獎項。
“吳中博物館基本陳列”是圍繞吳地萬年文化展開敘事的展覽,主要包括“考古探吳中”與“風雅頌吳中”兩個主題單元。“考古探吳中”展廳以時間為線索,以原吳縣地區歷年的考古發現為主要展陳內容,結合了考古學、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舊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前吳文化及吳文化的起源和勃興。
“風雅頌吳中”又分為“吳風”“吳雅”“吳頌”三個部分。“吳風”展廳展現吳地地理特征與風光、物候及風物,關注吳地古村古鎮古建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吳雅”展示館藏銅器、陶瓷、玉器雜項等吳地特色文物,挖掘吳地自先秦至明清以來的文化因素,以雅物見證吳地歷史,闡釋吳地生產生活方式。“吳頌”展廳以融媒體圖書館、展中展、演出空間相融合的形式營造圖書館氛圍,從吳語、吳音、吳樂等角度展示吳文化的傳承。
針對基本陳列,吳中博物館打造了針對全年齡層、系統而完整的核心課程體系,構建了包括“吳文化”“地域文化”“文化遺產”“新美育”等專題在內的“文哉”系列講座與讀書沙龍,并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更大范圍的學術普及;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博物館之夜、博物館演繹,成立吳中博物館戲劇社,打造全民參與的公共文化空間;組建志愿者團隊,開發相應文創產品,更好服務觀眾。
李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