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雪糕,怎么也想不到,披上黃鶴樓的外衣后,就像鍍了層金似的,在4月4日上市后,迅速成為網紅。
隨后短短兩個月內,武漢園博園、東湖和沙湖公園也相繼推出文創雪糕。
一時間,小小的雪糕在江城文創市場里風生水起!
景區和公園為何緊緊追隨它?文創產品該如何做到百花齊放?昨日,極目新聞記者進行了探訪。
冰冷雪糕熱賣成爆款
黃鶴樓雪糕甫一上市,以15元/支不算便宜的售價仍火熱大賣,成為網紅爆款。
據統計數據顯示,該雪糕自上市以來,已累計銷售20多萬支。僅五一小長假3天,就售賣逾7萬支,而平常每天庫存8000多支。
5月19日中國旅游日當天,黃鶴樓繼續推出新品“落梅花”雪糕,分草莓和香草兩種口味。雪糕定名“落梅花”源自李白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六一這天,武漢園博園和東湖同時推出文創雪糕,磨山楚天臺、磨山楚城成為文創雪糕的元素。
而園博園相中的是武漢自然博物館鎮館之寶馬門溪龍化石,有香草、巧克力兩種口味,上市第一天,3000支雪糕熱銷一空。“一支雪糕來引路,讓孩子對鎮館之寶的了解從陌生到熟悉,也挺好。”游客劉先生說。武漢園博園相關人士表示,這一文創雪糕銷售很好,日均銷量2000支。
本周末,即將開幕的武漢沙湖公園荷花節上,荷花冰淇淋上線,公園方的創意是“冰釋生活的重荷”。該園相關人士表示,與前幾家景區不同,該園的荷花雪糕是作為荷花節有獎活動的獎品贈予參與者,暫時不考慮售賣。
文創產品為何聚焦雪糕
黃鶴樓一直在文創產品上推陳出新,從扇子、咖啡,到如今的雪糕。
為何想到了雪糕?黃鶴樓方面表示,是一家合作公司提出了雪糕的概念,再精挑細選細節清晰的設計方案,為雪糕上市做了較為細致的功課。
武漢園博園為何也選擇了雪糕?該園相關人士表示,文創產品是景區的文化符號之一,因而不斷探索較為有影響力的文創產品,比如筆、冰箱貼和手套帽子等等。黃鶴樓雪糕火爆后,他們考慮到武漢夏天火熱的氣質與雪糕也確實挺配的,且售賣的時間也較為長久,就嘗試著做文創雪糕,就選擇了園博園內自然博物館里的鎮館之寶,沒想到確實挺受歡迎,銷售火熱。
“當下文創市場中,雪糕賣得最火吧,試水一下。”沙湖公園相關人士說。
就這樣,文創雪糕成了武漢文創市場上最亮的那顆星。
吃在嘴里更要印在心里
火熱的夏天與熱賣的雪糕,確實很配!
“景區相繼售賣文創雪糕,確實受歡迎,但較為同質化,能不能創意更多樣一點?”市民吳女士表示,同是雪糕,也可深加工,而不僅僅只是外形不同。
市民張女士認為,蹭完熱點后,需要冷思考,“文化品牌的傳播不僅僅是一吃而過,需要有文化收藏價值的實物,這樣能讓人時常想起,也更有效地在游客心中留痕。”
對此,武漢園博園相關人士表示,他們正考慮在雪糕的木棒上做文章,比如將木棒變形為恐龍脖子的造型,這樣吃完雪糕后,木棒不會成為垃圾,反而變身為一個有收藏價值的擺件。
武漢的夏天,確實能為雪糕這一文創產品加持,但夏天謝幕后,還能紅火多久?雪糕,滿足了游客們舌尖上的味蕾,但能否有效傳播景區文化呢?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景區并未就此止步。端午節即到,黃鶴樓又推出了帶有“仙氣”的綠豆糕,每塊綠豆糕都是黃鶴樓標志性的匾額,比如北斗平臨、楚天極目、云橫九派等。以凸顯武漢本土特色為圓心,武漢園博園計劃在竹床節中推出文創產品,比如小芭蕉扇、小竹床等等都在考慮之中。
文創,本是需要創意創新,若在同一行業出現明顯的同質化,則失去了文創的應有之義。
大家也關注到,全國很多景區和博物館都已推出文創雪糕,接下來,哪家推出的文創產品會比“文創雪糕”更上一層樓?期待不久答案會揭曉。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