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原汁原味整體搬遷張飛廟,近年來,“殷祖古建”品牌走出大冶,成為全國古建筑行業的主力軍。7月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古建小鎮。
從大冶市出發,沿著大廣高速一路向南,驅車不過20分鐘,就到達殷祖鎮。斗拱、雀替、秦漢磚瓦、彩繪、木雕、石雕……沿途,各類古建筑企業、廠房鱗次櫛比,令人應接不暇。殷祖鎮黨委書記柯紅云介紹,該鎮聚集了古建筑相關企業300多家,已形成規劃、設計、生產、施工全產業鏈條,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他說:“近兩年施工企業井噴式增長,已增加至90多家。”目前,殷祖鎮80%的勞動力從事古建筑工作,還帶動了周邊金湖、劉仁八、陳貴等鄉鎮,近8萬人在全國各地從業。
湖北殷祖古建集團有限公司是當地龍頭企業之一,“在全國各地設有分(子)公司40個,2020年完成產值20億元,常年建設項目有400多個,從業人員4萬余人,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古建筑民營企業。”董事長曹繼杰介紹,公司擁有文物修繕師、古建專家,各類能工巧匠上千人,對各式古建筑問題“一站式”解決,建造了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名優工程項目,其中,張飛廟整體搬遷工程獲“國家文物保護最佳工程獎”,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保護工程榮膺“全國文物保護科學技術創新獎”。
今年57歲的孫文明是公司總工程師,也是全國有名的古建筑能工巧匠。“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是全國最大唐代單體建筑,1999年復建時,我帶著一支200多人的隊伍整整干了3年。”回憶當時情景,孫文明難掩激動和自豪。長期從事古建筑施工,孫文明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技藝。他介紹:“這種結構美觀、高效、牢固,深受市場歡迎。”
“長達30米、保存了300多年的壁畫,被我們毫發無損地整體‘移’到新址,得到了搬遷方案設計者清華大學專家教授的認可。”張飛廟搬遷期間,孫文明帶領團體競標,成為施工項目負責人,他說:“這一備受中外矚目的文物搬遷工程,也深刻地打上了我們殷祖古建人的烙印。”
“傳統建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文化旅游、美麗鄉村建設、舊城改造等興起,古建筑將迎來又一個春天。”面對未來,孫文明充滿信心。目前,他正在為培養古建筑人才努力,與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的古建筑系聯合培養人才,滿足產業發展需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馬文俊 通訊員 衛學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