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除銹、分類、拓片、制檔建卡、分析研究……經過2年多的艱苦工作,十堰市2019年4月出土的5700余枚古錢幣于近日整理完畢,凈重近70斤,包括41種古錢幣,近700種版別,最早距今2000余年,最近的為“宣和通寶”,距今1000多年。
十堰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蔣黎波介紹,清理古錢幣相當復雜,“清洗主要是去泥巴,晾干后刷掉土,刷子去不掉的地方則用弱酸性化學試劑浸泡。而后是除銹,以手工為主,土銹和銹層較厚的錢幣所花時間較長。”清理結束后,將錢幣按錢文分類,并進一步區分版別,再做拓片、拍攝、文物描述,最終制表歸檔。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十堰市博物館看到,這批錢幣共有“半兩”“五銖”“光天元寶”“崇寧重寶”“宣和通寶”等41種,其中最早的是“半兩”錢,共4枚。十堰錢幣收藏家李志強介紹,“半兩”錢是漢文帝劉恒在位時鑄造的。劉恒即位是在公元前179年,這意味著,“半兩”錢距今已有2200余年。
數量最多的為宋神宗趙頊時鑄造的“元豐通寶”,有700多枚;距今最近的“宣和通寶”有80余枚。“宣和”是宋徽宗趙佶的年號,也是北宋和南宋的分界點。
李志強認為,這批錢幣中最具收藏價值的為“光天元寶”,一枚可達數百至上千元。“‘光天元寶’是前蜀高祖王建所鑄,距今1200余年。”李志強說。
據分析,錢幣主人可能是一位商人。北宋末年,戰亂頻仍,這位商人逃難時覺得錢幣太重、攜帶不便,便將其埋入地下。
這批錢幣是于2019年4月15日在茅箭區六堰建設巷內被發現的,這也是十堰市第二次在城區發現大規模古錢幣窖藏。上一次是在1986年,東風公司44廠發現一個錢窖,出土7000余枚錢幣。(記者戴文輝、通訊員周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