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記者從國家博物館了解到,由國家博物館和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的“海宇攸同——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已在國博北10展廳正式對公眾亮相,展期預計3個月。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開創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早期盛世,也為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作為秦漢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在這一時期取得了長足發展,并實現了空前繁榮。
本次展覽展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宮博物館等單位收藏的南越王墓、南越王宮及廣州地區其他秦漢考古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330余件(組)。其中,絲縷玉衣、璽印封泥、青銅勾鑃、組玉佩等代表性遺存標志著南越頂級貴族的身份、等級、地位,南越王宮署遺址出土的建筑構件、錢幣、木簡則揭示了南越高級宮殿建筑的規格及貴族奢華生活的真實面貌,它們與其它物質文化遺存共同呈現了秦漢時期嶺南地區家國一體的政治文化格局。
象崗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畫石室墓,是中國漢代考古中的重大發現之一。南越王宮遺址是考古發現的中國早期宮苑典型實例之一,對探索中國早期歷史文化,尤其研究嶺南地區的古代城市史、建筑史、工藝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展覽分為“南域明珠”“四宇同光”“美食美器”“絲路序章”四個單元,力圖通過廣州地區最新的考古發掘成果,從中華文明的塑造構建、基因傳承、融匯交流等角度,在秦漢時期統一盛世的視野之下系統展示嶺南地區輝煌的古代歷史文化面貌與特色。(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