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人工智能芯片領域逐漸呈現出三股勢力

            在芯片短缺、地緣政治愈加緊張的今天,中國硬科技正借勢工業4.0快速崛起。近日,美國半導體媒體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統計,2021年12月,在半導體領域全球共有54家創業企業獲得新一輪融資,僅詳實可查的融資金額就超過150億人民幣,獲得融資的54家公司中40家公司都是中國企業,占比超70%。正在舉行的北京冬奧會上,人工智能技術全面、系統的深度應用,更映射出中國人工智能芯片深厚的現實土壤。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表示,中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狂攬資金,展現了中國向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工業4.0轉型過程中,半導體領域所具有的巨大潛力以及全球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硬科技的一致看好。

            作為新興賽道,以人工智能芯片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正吸引大量創業企業和資本涌入,提前進行戰略布局。在無人駕駛方面,傳統芯片的計算延時無法滿足無人駕駛的要求,只有人工智能芯片才能實時處理隨時變化的交通信息及各類傳感器的反饋信息,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在智慧交互生活中,人工智能芯片可以進行人聲的采集以及分析處理,從而實現語音控制的效果。在智能終端上,人工智能芯片可以讓其具備更強的深度學習和推斷能力,讓各類基于深度神經網絡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完美的使用體驗。此外,在安防監控方面,人工智能芯片的應用使得安防攝像頭具有了推理、篩選功能,不再是單純的影像記錄功能,功能更加強大。

            人工智能芯片以巨大的產業價值和戰略地位獲得世界的廣泛關注,但是其制造難度卻極大。一是設計難:一款芯片的設計要耗時1-3年,設計完成后的流片環節,需要3-6個月,還會有流片失敗一切重來的風險。如果流片成功,還需要經過3-12個月的測試調優,才能實現最終的量產。二是工藝難:一個芯片的制成一般需要經過三個步驟。第一要提煉高純度二氧化硅,做成比紙薄的晶圓;第二要在晶圓上用激光刻出幾億條線路,鋪滿幾億個二極管、三極管;第三要把每片晶圓組合鏈接好密封,指甲蓋大小的芯片里大約有70億個二極管。

            盡管造“芯”之路有諸多困難,但是中國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依然獲得了快速發展。一方面,中國政府多年來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從財稅、投融資、研發、進出口、人才培養、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及國際合作等方面強化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的發展。2020年底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明確指出將瞄準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另一方面,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中國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帶動了市場對于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增長,預計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將迎來又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最后,下游應用領域正在快速發展,例如:自動駕駛、邊緣計算、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這些領域的發展將有力推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的發展。

            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例,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為其運行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北京冬奧組委所在地的L4級自動駕駛班車車隊、能識別多種語言的智能客服機器人、能夠準確識別運動員動作的AI機器裁判……此外,在北京冬奧會上,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機器人也在冰雪盛會上大顯神通:從滑雪場上的六足滑雪機器人到冬奧智慧餐廳里服務生機器人,從競賽場館、冬奧村的疫情防控測體溫機器人、消毒清潔機器人到媒體中心智能咖啡機器人……冬奧這個特殊場景成為許多技術與模式創新的“練兵場”,展現了北京冬奧一起向未來的理念,更展現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愿景。

            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指出,人工智能芯片領域逐漸呈現出三股勢力,一是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芯片的專業芯片廠商,例如NVIDIA、Intel等;二是致力于定制化人工智能芯片的新興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例如: 被譽為“AI視覺四小龍”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等;三是致力于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的互聯網公司,例如: 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目前,雖然國外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技術強于國內,但是中國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特別是在資本市場層面,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超10家人工智能大算力芯片企業完成超15輪的融資。各方力量加大對于半導體的投入,正推動其快速發展的步伐。

            以“AI視覺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為例,成立于2015 年的云從科技是首個同時承建三大國家級人工智能平臺,并參與國家、行業人工智能標準制定的新銳企業,也是國家新基建發展的新生力量。依托全球領先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云從科技提供了跨場景、跨行業的智慧解決方案,每天服務全球約3億人次,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品質,助推國家從數字化到智慧化的轉型升級。去年,云從科技順利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這對于其他等待上市的人工智能企業而言,無疑為沖擊上市之路迎來一道曙光。上市后,這些人工智能企業將獲得持續的現金流注入,從而推進企業產品以及服務的持續發展和升級。

            德勤咨詢近期發布的《2021年制造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發展報告》也昭示了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發展的無限潛力。德勤咨詢認為,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的應用可實現制造系統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產品競爭力的突破。同時,受政策支持、數據環境、算力提升、算法模型優化、商業化應用潛力五大利好因素驅動,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應用市場前景廣闊,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長率,并在2025年超過140億元人民幣。而人工智能制造業應用的主要挑戰就是芯片技術有待突破。可以預見,作為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的重要物理基礎,人工智能芯片將在資本扶持與需求增長的雙重利好中,迎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硬科技”是大國實力的核心。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大規模場景應用商業化落地,人工智能芯片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改變。雖然中國在芯片領域起步晚,但是,在大數據采集分析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力,加之國家對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視,這些為人工智能芯片的發展和技術追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伴隨著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工業4.0時代到來,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規模化應用的重要物理基礎,“中國芯”的技術定會邁入世界前列!恒昌也將攜手廣大客戶緊抓中國“硬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機遇,蓄勢價值投資,立足長遠發展,以持續的財富增值回報客戶的長期信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恒昌 宏觀經濟 研究室 人工智能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