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競爭中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華潤置地(01109),最近受困于公司自己的項目。
先是被曝出涉嫌與萬科、中海圍標拿地,近日又有消費者在市長信箱中留言,自己在購買華潤的商鋪時被“騙了”。
成都華潤二十四城·柒公館的業主舉報,因為新冠疫情期間“減租免租”,發現自己購買商鋪時多花了一倍的錢。在自己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家在購房時從未出現的公司收取了巨額“服務費”,這筆服務費甚至比商鋪本身的價格還高!
對此,銷售公司方面卻表示,早已將“服務費”問題告知業主,合同是在“你情我愿”的情況下簽訂的。
華潤置地的項目,到底發生了什么?
花100萬買商鋪,合同上只寫50萬
銷售:合理避稅
“50萬的服務費!他們到底服務了我什么呢?”
業主文女士憤怒的表示:“如果商鋪本身價值就是100萬,那我也接受。問題是商鋪的價值只有50萬,還有50萬被‘中介’公司收走了,而且是在我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的!”
發生糾紛的樓盤,是成都華潤二十四城·柒公館,位于成都市成華區二環路東三段雙慶路。開發商為華潤置地(成都)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華潤”),物業公司為華潤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均屬于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集團”)旗下地產板塊。
目前,我國共有央企97家,華潤集團正是其中一家。1996年,華潤集團旗下城市綜合投資開發運營商華潤置地(01109)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文女士稱,正是出于對央企的信任,才毫無顧慮的購買了華潤二十四城的商鋪。
文女士表示,華潤的售樓處就在自己家附近,她一直認為商鋪是由成都華潤直接出售的。當時售樓處的工作人員,也都自稱為華潤的員工,并介紹稱:二十四城一樓規劃為臨街商鋪,將會引入屈臣氏等大型連鎖品牌;負一樓則規劃為全餐飲。業主買下商鋪后,可以再簽署一份“包租協議”,公司方面會負責商鋪的出租,租金為90-140元/平米,期限5年,每兩年租金單價遞增10%。期間業主什么都不用操心,等著收租金就行了。
于是在2018年11月,文女士支付了109萬元,買下一間52平方米的地下商鋪,在整個購買過程中,文女士都認為該商鋪是由成都華潤銷售。
△聊天截圖,銷售人員自稱為華潤置業顧問。(圖片由業主提供)
簽訂合同時,被告知要先交錢,后簽合同。于是文女士現金支付了10萬元定金,之后又一次性刷卡支付了97萬的尾款。
△聊天截圖,房款總價109萬。(圖片由業主提供)
然而簽訂合同的時候,合同上的金額并非109萬,而是51萬。文女士稱,當時銷售人員給出的解釋是,幫助買家合理避稅,因此在合同上只簽一半的金額,但是商鋪的價值就是一百多萬。
△房屋預售合同,合同中金額為51萬。(圖片由業主提供)
“當時非常信任他們,既然他們說可以避稅,又是合理的,我就接受了。”文女士說:“再說簽合同的時候錢已經交了,感覺再糾結也沒什么用了啊。”
2019年底,商鋪交房;2020年3月,本以為可以開始收租的文女士卻接到華潤物管的通知,稱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要求業主減租,減租幅度近50%。
文女士認為減租幅度過大,要求協商,但租金的問題,物管也不太清楚,讓她自己問一問其他業主。
詢問之后,文女士被拉進了一個微信群,此時她才發現,原來早在2020年1月,已經有業主開始維權了!而維權的重心,遠不止租金這么簡單。
“中間商”收取天價服務費
華潤置地偷稅漏稅?
實際上,華潤二十四城·柒公館的商鋪,不是由成都華潤直接銷售,而是由渠道商成都墨聿企業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成都墨聿”)負責銷售,而成都墨聿又將其轉手給了成都途安房地產經紀公司(以下簡稱“成都途安”)。
深藍財經通過查詢可知,這家成都墨聿屬上海墨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與成都途安是關聯公司,兩家公司的大股東都是蔣偉。
在維權的過程中,文女士等業主才發現,原來自己繳納的100多萬房款中,僅有一半金額是真正的房款,轉入華潤公司賬戶下;另外一半,則轉入了成都途安賬戶下。成都途安收取的這筆錢,被公司方面稱為“服務費”或者“中介費”。
“我當時實在太大意了,簽完合同之后沒再看,直到今年3月我才重新打開來看,發現不僅合同上只寫了51萬,連收據都只有51萬!”文女士稱。
△購房收據,顯示樓款為51萬。(圖片由業主提供)
“本來看中華潤是央企,才購買了商鋪,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么多公司參與其中,也從來沒聽說過有什么服務費,他們之前說的就是合理避稅。”文女士稱:“而且什么服務費能比房價還高啊!”
根據其他業主提供的收據,甚至有業主購買的商鋪價格為58萬,而成都途安收取的“服務費”則高達128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