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去年巨虧3.92億元 獐子島“扇貝跑了”是不是一個故事?

            “喜憂參半的2019年已經過去了,但這一年留給獐子島人的教訓,卻值得銘記于心。”4月30日,獐子島披露2019年年報,公司董事長吳厚剛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如此表示。2019年秋,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再次發生大規模死亡事件,受此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再次出現較大額度虧損,全年虧損3.92億元。

            重要養殖品種蝦夷扇貝短時間內接連三次大規模死亡,獐子島也被一些投資者戲稱為“故事大王”。特別是2019年秋季抽測再次發現扇貝受災后,市場質疑聲音不斷,紛紛調侃“扇貝跑了”上演第三季。扇貝到底受沒受災?公司的監測預警系統為什么沒防住災情?接連受災后海水養殖還要不要做下去?《證券日報》記者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對于海水養殖中的監測預警,大連海洋大學蘇延明教授近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肯定還是手段越多越好。”

            到底受沒受災?

            扇貝到底有沒有受災?《證券日報》記者從大連市政府相關部門得到的消息是,受災的不止獐子島一家,其他企業也出現不同程度的災情。

            災情蔓延時,在現場走訪多處養殖海域后,2019年11月16日,《證券日報》記者被準許隨同大連市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專家組,對長海周邊海域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情況進行調查。當天的日程安排是上午現場調查,下午開會研討。在抽測調查現場,除了《證券日報》記者和專家組所在的由長海縣協調的遼長公安1號船,還有獐子島協助安排的一艘采捕船和一艘載有多家媒體記者的科研船。當天共抽測三個點位,包括專家組和科研船上的記者選定,三個點位抽查情況顯示,受災情況都很嚴重。

            在專家組所在的遼長公安1號船后甲板上,《證券日報》記者看到,當日采捕上來的扇貝,死亡比例依舊很高,大部分都是空殼,每箱能挑出的活貝并不多。

            “這一看就是新死的扇貝,如果死的時間長了,殼里的顏色就變了。你看大部分都是剛死的,殼都是亮亮的,雪白雪白的。”一位水產行業專家一邊翻撿著扇貝,一邊說道。

            除了死掉的空貝,活著的扇貝情況似乎也并不好。《證券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即便是活著的,貝殼里也大都灌滿了泥沙。一些閉得很緊,需點力氣才能撬開的貝殼,里面也是如此。而正常撈上來的活貝,里面很少會有大量泥沙的情形。

            “扇貝瀕死前的狀態就是這樣,閉殼肌收縮無力,外套膜萎縮。”有專注貝類研究的研究員扒開一個尚且存活扇貝的貝殼表示,“所有貝類臨死前都是這個狀態,這些活貝的狀態并不好。”

            當天下午,《證券日報》記者隨專家組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人員來到大長山島,在長??h政府五樓大會議室召開座談會,聽取長海相關扇貝養殖企業情況匯報,并由專家對扇貝死亡情況進行探討研判。會上,包括獐子島在內4家企業反映的情況顯示,此次受災波及長??h大部分海域,部分企業損失情況較重。

            “從2014年一直到現在,經常出現大批量死亡現象。”長??h某小型水產公司負責人在介紹情況時表示,公司養殖面積相對較小,2014年后,公司在2015年、2016年大概播了九千余萬枚苗種,正常2017年、2018年進入收獲期,但實際生產中,畝產只有2公斤至3公斤左右,較過去正常時40余公斤的畝產相差甚遠。

            “我們公司比較小,沒有各種監測和統計數據,但就公司從播苗到最后采收來看,基本上可以說是絕收。”該負責人在座談會上如此表示。

            但也有公司是部分區域出現災情。

            “2016年-2017年公司底播扇貝分地區出現過大面積死亡。2017年、2018年播苗的規模都不少,接近100萬畝。”長??h另一家水產養殖企業負責人在介紹情況時表示,“(2019年)10月底和11月初,普查時還沒有發現異常,前四五天(11月16日的前四五天),再普查的時候,分區域發現死亡情況,有的地區死亡率在50%以上,有十幾萬畝死亡率在20%-30%,接近40%,其他區域還比較穩定。”

            還有一家水產養殖企業當時的抽測情況是部分受災,據該公司一位副經理介紹,(會議召開的)前些日子曾對2017年至2018年播苗情況進行盤點,盤點的20個點位中,有8個點死亡率達到30%。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2019年11月份傳出扇貝受災消息后,有金融機構離開獐子島抽測現場,曾第一時間對其他貸款客戶啟動摸底調查。該機構對某養殖企業五十余萬畝底播海域的抽測結果顯示,該公司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情況也很重,死亡率高的區域接近80%。

            在更高層面,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后來還曾組織專家組于2019年11月27日—30日在遼寧大連開展調研,并于2019年12月11日進一步組織召開貝類產業發展專家研討會。該調研組實地抽樣扇貝死亡率與2019年11月16日大連市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專家抽樣得到的死亡率結果相近。調研組還注意到三個現象。一是調研期間,不斷有大量死亡扇貝空殼被打撈出水,表明確實向海中投放了大量的貝苗;二是死亡的扇貝個體普遍較大,多數為2齡以上扇貝,表明大多數扇貝苗種在投放到海底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生長良好;三是許多扇貝死亡個體或者存留部分軟體部完整,或者殼連接肌依然存在,或者閉合肌仍然有力,表明這些個體為近期死亡。

            對于一些中小企業的受災問題,大連市政府相關部門一位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的企業和養殖戶本身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就很難,所以在受災的時候并不會對外講,怕消息走漏后銀行抽貸。”

            監測預警為何未避免死亡?

            在2014年初次大規模受災后,獐子島就加大對養殖水域監測投入力度。在2019年11月16日下午的座談會上,獐子島也是唯一能夠提供詳盡的水文、氣候、底質等生態數據的企業,但據公司監測整理到的數據,2019年似乎并沒有特別異常。

            據獐子島一位技術員在會上所做的匯報,2019年1月份-10月份平均氣溫較2018年高1攝氏度,但較2017年同期低0.33攝氏度。降水量則與歷史同期和2017年差異不大。水溫方面,表層水溫與2018年基本持平,較2017年低約0.5攝氏度。高溫天數較2018年和2017年都要少一些。

            2019年每三個月提取一次的潛標底層水溫數據顯示,南部區域 ,7月份-8月份較歷史同期低約1.3攝氏度,9月份較同期高0.8攝氏度,10月份與往年基本持平。水溫變化穩定,10分鐘波動最大值小于2攝氏度。東北部區域,7月份-8月份也較同期低1.3攝氏度,9月份、10月份與同期持平,10分鐘波動最大值小于1攝氏度。

            2019年7月份,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病害防控研究室、獐子島綜合試驗站在獐子島貝類資源養護事業部配合下曾兩次開展高溫期應急性調查。拖網采捕的底播蝦夷扇貝,提取到的潛標數據,以及測定的生態環境相關數據和蝦夷扇貝糖原數據,均顯示當時的生態環境和蝦夷扇貝存活狀態是正常的。

            餌料豐度方面,據上述技術員介紹,2019年的2月份-3月份較往年同期略低,4月份-9月份顯著高于同期,10月份與2018年基本持平,1月份-10月份平均較歷史同期要高約60%。各項數據顯示,2019年的氣候、水文等指標并未出現明顯異常。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獐子島“扇貝跑了”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