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冬奧特別對話丨北京冬奧會專項服務團隊、長春大學生張巖:現在我每天5點多就要起床,已經養成習慣了

            在張家口冬奧村里,有一支來自吉林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專項服務團隊”,團隊成員都是來自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的在校大學生。他們在冬奧村盡情揮灑著青春和汗水,彰顯著吉林青年的風采。中國吉林網將對專項服務團隊的成員進行視頻專訪,看這群“00后”如何在工作中講好自己的青春故事。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只要認真、較真兒,任何工作都能做好。”長春大學旅游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大三學生張巖爽朗地說。在工作間歇,他接受了中國吉林網記者視頻連線,暢談服務冬奧體會。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專項服務團隊”是由長春大學旅游學院與中國旅游集團酒店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作為專項服務團隊隊員之一,12月1日,張巖和他的同學們一同從長春抵達北京,然后從北京西站乘坐大巴車前往張家口崇禮區基地,元旦、春節都在工作之中度過了。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與他視頻連線時,他剛剛完成工作返回基地,由于疫情防控的需求,他需要一直帶著口罩,口罩的邊緣隱約能看到長時間佩戴勒出來的痕跡……

            張巖是后勤保障組的一員,在冬奧村負責分餐工作,每天都要為12000人準備好三餐。

            每天5點多,張巖就起床了,6點趕到工作地點然后進行分餐、發餐,6:00-9:00、10:50-14:00、16:30-20:00三個時間段,無論是寒風還是飄雪,他們都需要第一時間把熱乎的飯菜送到每個人手中,做好大家的后勤保障。

            在這三個時間段以外,張巖還肩負了基地攝影師的工作,為集團收集各種素材,與集團宣傳專員對接新媒體方面的材料等等,一專多能。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到這次在冬奧會上的服務工作,張巖說:“我個人的經歷是比較豐富的,做過各種兼職,這不是我第一份工作。但來到這邊之后,我覺得每天都很充實。發餐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現在外面氣溫都是零下,餐食在外面半小時就涼透了,而我們要對接的部門也比較多,所以就必須要把流程不斷優化,把送餐的時間縮到最短,才能保證大家第一時間吃到熱乎的飯菜,因此我們每天都在頭腦風暴。現在大家對我們都是一致的好評。”

            說起工作張巖非常成熟,但偶爾還是會流露出一絲孩子氣,他笑著說:“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睡個懶覺。以前在家如果休息的話,我都是能睡到下午,而現在這邊每天都要5點多起床,現在我已經養成生物鐘了,鬧鐘不用響都能起來,偶爾排班休息也都是五點多就起床了。”

            每天20點工作結束后,張巖會回到基地開會,各種零散的工作在等著他,每天都要23點以后才能上床睡覺,整個工作是非常辛苦。但他很樂觀,他說:“我們的座右銘是‘不怕苦、不怕累,奉獻冬奧會’。我自己覺得吧,累是累點兒,但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在這個崗位就努力把手頭的工作做到最好。”

            這次冬奧會對張巖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歷,他說:“在這次工作中,我認識到一件事,就是一個人想要把事情做好,就需要有認真、較真兒的品質,工作上具體的事情好說,只要擁有這兩樣品質,就能把任何工作都做好。”

            中國吉林網 特派張家口報道組 殷維 張秋磊

            關鍵詞: 工作 冬奧會 服務團隊 長春大學 旅游學院 中國吉林 受訪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