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冬奧特別對話丨北京冬奧會專項服務團隊、吉林省大學生馬思悅:向全世界展示中華兒女的風采,我覺得非常自豪

            2021年12月1日,馬思悅和她的121位同學一起,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專項服務團隊”成員來到張家口,在冬奧村里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隨行官員們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

            馬思悅是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在讀大學生,在班級里擔任團支書工作。去年,當知道有機會能夠參與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服務中時,她第一時間就報名了,“一個人一生也未必有機會能夠參與到冬奧會這樣的賽事中,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我會后悔一輩子的,于是我就報名了,通過了筆試、面試,最終來到了這里。”

            馬思悅在冬奧村運動員主餐廳工作,她是流動崗,為運動員和隨行官員手部消毒,提醒他們注意防疫,由于張家口賽區(qū)雪上項目的運動員比較多,他們的裝備比較多,所以馬思悅有時候也會去存包崗幫助運動員存包。她的工作時間是每天21點從基地乘坐班車前往冬奧村,第二天早晨7點30分下班,8點左右到基地,吃飯后再去睡覺。記者清晨和她連線時,她剛剛吃過早飯,準備去睡覺。

            這樣晝夜顛倒的工作不能說不辛苦,但馬思悅卻只有自豪之情,在每一次服務之后看到運動員滿意的表情,她都覺得非常欣慰。她向記者展示了工作證上的一枚徽章,是一位波蘭運動員作為感謝送給她的,馬思悅說:“有一天晚上12點左右,一位波蘭運動員來到我們餐廳。他不是來吃飯的,而是想要一塊塑料隔板。但這位運動員只會說他們國家的語言,溝通起來不太容易。我通過他的動作猜到了他需要的物品,于是在請示領導后給他拿了一塊大塑料板。這位運動員當時的表情特別高興,一直對我說‘謝謝,謝謝’,還送了這枚徽章給我,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互相贈送和交換徽章,是冬奧村歷來的傳統(tǒng),馬思悅給記者展示了她別在工作證上的另外一枚徽章,那是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的校徽,她說:“我戴著這枚徽章來到冬奧村,一方面是牢記自己是代表著我的母校,代表著吉林學子在冬奧村服務,另一方面,我希望有機會能夠找到其他國家學校的校徽,然后用我學校的校徽交換,那一定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冬奧村服務一個多月,元旦、春節(jié)這些節(jié)日都沒能在家人身邊,但馬思悅覺得自己收獲得更多,她說:“能夠讓自己在專業(yè)知識上在實踐中得到提升,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是我此行最大收獲。另外,作為中華兒女,作為吉林大學生,作為長旅學子,能夠參與到這樣國際性的賽事中,能夠向全世界展示咱們中華兒女的風采,我覺得非常自豪。”

            中國吉林網 特派張家口報道組 殷維 張秋磊

            關鍵詞: 冬奧 運動員 徽章 校徽 冬奧會 張家口 長春大學 旅游學院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