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長春市紅旗街道德昌社區開始了新一輪全民核酸檢測。早晨5點就有志愿者陸續來到檢測現場,開始核酸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一大早,就有不少的居民過來排隊檢測。
“大爺,您慢著點兒”
“阿姨,請打開吉祥碼”
“請您測溫,謝謝您的配合”
“請大家有序排隊,間隔一米以上,謝謝您的配合”
……
德昌社區門前,隨處可見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
社區黨委書記孫微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不停地在布置各項任務,協調各種事宜。“這幾天基本上是連軸轉,確實很忙。我們是抗疫的第一道防線,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也必須要守住這第一道防線!”孫微在接受中國吉林網采訪的時候說。
“我昨天是半夜回的家,今天一早五點左右就到社區了。這還不是最忙的時候,剛開始進行核酸檢測的時候,我曾經兩天一夜沒睡覺,白天正常進行核酸檢測,晚上正好是咱們的系統升級,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就都留了下來。那天是后半夜三點左右系統升級完畢的,之后是調試,結果出了一點小問題,都調試好已經是早上四點了,我回家之后簡單洗漱一下,想著稍微躺一會,結果剛躺下鬧鐘就響了,已經‘到點兒’了,就直接起來回社區了,一忙就又是一天。”
“社區居民都很支持我們的工作,他們主動報名當志愿者,挨家挨戶通知居民做核酸檢測、做好物資準備和場地布置。”德昌社區黨委書記孫微告訴中國吉林網,“我們有一個志愿者工作群,那里已經有200人了,大家都是主動來做社區工作,每天還有愛心人士送來餃子、面包、牛奶、方便面和防疫用品,為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德昌社區,中國吉林網見到了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小云姐”的李秀云,李秀云是德昌社區得易居小區的一位樓棟長,當她接到社區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立刻響應,并發了微信朋友圈,很快便召集了25名志愿者共同來到社區。“因為我知道,社區只有二十幾個人,人手非常緊張。”她說,這項工作很辛苦,她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擔。在核酸檢測期間,她自己買來水果給大家補充營養,將自家電腦和打印機搬到核酸檢測點供大家使用,還聯系轄區愛心商戶給社區捐獻防疫物資。
“大家看到社區門前的紅地毯了吧,這都是我們志愿者自己花錢買的,前幾天下雪,志愿者怕路滑讓來進行核酸檢測的人摔倒,所以就自費買了紅地毯。”用孫微的話說,在德昌社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掃碼、測溫、登記、消殺,一天下來連軸轉,每天工作都在12個小時以上,連飯都顧不上吃。但是大家仍配合默契,不辭辛苦,共同助力抗疫。前面的三輪核酸檢測,尤其是第三輪核酸檢測,我們社區的9個監測點,有萬名居民完成核酸采樣,完成率非常高。這就是對我們社區工作最好的肯定。”孫微說。
不僅僅是核酸檢測,對于德昌社區這樣一個以“老、舊、散”為主的社區,隔離管控也是他們的工作重點。根據中國吉林網了解,紅旗街道德昌社區地處繁華的紅旗商圈,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全域101棟居民樓只有11棟樓有物業管理,其余均無物業。居住人口也以老年人和流動人口居多,管理難度非常大。
“我們社區目前有200名左右居民正在居家隔離觀察,我們要幫助他們代買代辦。同時,對老、舊、散小區的封閉,以及隔離管控,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我們都有50多名志愿者在幫助我們去完成這項工作,他們基本上在外面一站就是八個多小時,現在的天氣還很冷,可他們從來都沒有任何抱怨。”
“真的,這些志愿者們真的讓我感動,他們都是很平凡的人,但就是這些平凡人的樸實行為,給了我們無窮的動力。”孫微動情地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于洋 文/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