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吉林省首例新冠陽性孕產婦在省醫院婦產科順利分娩。
按照預案,為了防止感染,新生兒出生后必須馬上做到母嬰分離。
孩子降生后,新生兒科年輕的醫護人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推著沉重的溫箱拼盡全力進行二百米轉運距離的沖刺,按原定路線順利把孩子運抵“安全島”。
多日來,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充當起了“臨時媽媽”,她們把全部的精力和愛都給了這個長春“希望寶寶”,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細心照顧,小家伙生命體征平穩,喂養及生長指標正常。
由于當時對剖宮產后嬰兒的處理預案準備充分,盡最大的可能避免了交叉感染,“希望寶寶”三次核酸檢測皆為陰性,創造了生命奇跡。
疫情的肆虐給長春這個春天帶來了陰霾,可小生命的降生給人們帶了了希望之光。這個小家伙也被醫護人員稱為“希望寶寶”,由于可能這幾天將有嬰兒陸續降生,人們又稱為“希望大寶”。
幾天來,長春民眾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對“希望寶寶”的關注,特別對小生命的健康狀況十分關心惦念。有些民眾得知“希望寶寶”健康活潑后,都為這個小家伙感到高興。
新生兒父親為了感謝和紀念孩子不平凡的降生,給孩子取名——“幸運”。
據省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陽介紹,為了全面有力保障新冠陽性孕產婦及其分娩新生兒的安全,省醫院根據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組的指導,科學周密的制定了陽性母親新生兒救治流程,規劃新生兒病房布局,設計轉運路線,設立新生兒過渡病房,以確保新生兒分娩后能夠立即安全的撤離污染區域。新生兒緩沖病房布局及感控管理方案均通過國家疫情防控督導組專家審核。
醫院新生兒科上下還不斷開展線上討論并統一診治方案,一遍一遍模擬推演,對護理等多方面的環節都做了仔細梳理和周密安排,并最終確定由6名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負責在過渡病房守護新生兒,4名醫護人員分別負責兩級轉運,兩臺溫箱進行路程中不同區域的轉運接駁,且各級轉運接駁溫箱消殺過程由感控科全程監督指導。
目前,由于“希望寶寶”健康狀況良好,但新生兒科的“臨時媽媽”們還在密切監測孩子的健康指標。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