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吉林省司法廳行政復議應訴一處黨支部積極響應廳直機關黨委號召,支部2名黨員干部先后參加廳機關第一批、第二批志愿者服務隊,到福悅社區和隆西社區進行志愿者服務。
張黎明同志作為司法廳行政復議應訴一處處長,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中,他當仁不讓,勇當先行者,始終秉持著以身作則,帶頭沖鋒的積極抗疫精神。哪怕抗疫工作再苦再累,也要時刻堅守一線,服務于所在社區居民,不愧于自身的擔當使命。
在工作地福悅社區報道的當天,張黎明就馬不停蹄地進入工作狀態,主動和同事一起向社區書記了解目前現狀,對本社區內的居民情況進行摸查,并有針對性地溝通安排本階段的工作開展計劃。抗疫支援力量有限,但是抗疫工作仍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維持核酸檢測現場秩序、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并保持距離、入戶分發檢測抗原試劑等看似平常無奇的日常工作,卻是打贏這次抗疫戰爭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有些社區居民因頻繁核酸而存在不配合的問題,張黎明了解情況后,立即對居民進行心理疏導與安撫,緩解了他們的恐懼與焦躁情緒,確保抗疫工作能夠有效推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福悅社區內多為老舊居民樓,社區居民普遍年齡偏大,經常存在敲門不開、因病行動困難、不會使用抗原自測試劑盒等問題。面對這些情況,張黎明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敲門,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耐心指導獨居老人如何注冊吉祥碼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抗原自測試劑盒。特別是針對獨居或重病行動不便等特殊居民,認真將其所在門牌號記錄在冊,如需通知下樓核酸檢測或其他需求時,張黎明總是主動上門提醒并提供幫助。
作為一名一線抗疫志愿者,這段時間很普通,它普通于每天的時間更迭;但這段經歷又是特殊的,它不平凡于抗疫工作賦予其的特殊意義。
李光磊同志積極響應號召,兩次參加廳直機關黨委組織的志愿者服務隊,小區封控期間服從社區統一安排,完成了多項志愿者服務工作任務。
他積極響應省直干部下沉一線的倡議,于3月17日正式開展了在北湖福悅社區的志愿者工作。盡管之前滿腔熱血地做好一切準備,但實際的工作強度遠超想象。組織協調居民有序下樓檢測、入戶發放檢測試劑以及分發各種生活物資,志愿者人手嚴重不足。然而這不是退縮的理由,人少就多跑幾趟,經常大汗淋漓地工作到很晚。支援時得知患有腦血栓的78歲老人需要就醫,他立即溝通社區安排就醫方案并細心攙扶老人到專車上,直至順利就醫才放下心來。只有“身受”才能“感同”,作為抗疫志愿者,身上是擔當,腳下是職責,只有多做事、做實事,才能匯聚點點星光成閃亮星海。
第一批次的志愿工作讓李光磊重拾部隊里與戰友并肩作戰的珍貴記憶,因此在忙碌工作的同時更加充滿干勁。于是,在廳組織第二批次參加隆西社區志愿者服務時,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選擇繼續堅守在抗疫一線工作中。
然而在面對家人的深切擔憂與15個月大的幼小女兒的不舍啼哭時,他只能通過不斷安慰以減輕他們的憂慮,因為抗疫陣前,每個人都應躬身入局,才能更好地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在福悅社區和隆西社區,他們協助社區發放核酸試劑盒1600余份,協助檢測核酸2800余人次,運輸蔬菜、水果200余份,協助對轄區門市進行封控管理50余戶。
長春市實施靜態管理后,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下沉干部統一回到居住社區繼續參加志愿者服務。他們又積極向所屬社區報到,主動亮明身份,下沉到一線參加抗疫工作,堅決服從社區防疫工作統一安排,共運送蔬菜、大米、面粉、豆油等各類物資400余份,發放試劑盒800余個,協助組織核酸檢測4000余人次,記錄并協調社區解決居民需求信息150余條,充分體現了司法行政干部的責任擔當。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濤
圖片由省司法廳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