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世界再度聚焦中關村。自2007年創辦以來,走過14年的中關村論壇,正以最前沿的技術、最開放的姿態,為全球“科技大咖”提供一個交流創新的平臺。論壇以“智慧·健康·碳中和”為年度主題,緊扣當今時代所需,聚焦疫苗研發、碳權交易、智慧城市建設等全球關切。
在一大批受訪者心中,中關村論壇是北京市最有影響力的會展活動之一,其議題往往也是高科技企業與時代發展的風向標。面對問題,尋求發展的熱點、疑點和難點,是時代所需與探尋發展新動力的十分恰當的議題選擇與論壇定位。
智慧
行業+人工智能方向明確
“未來不是今天的延續,未來產業的不確定性是很大的特征,我們需要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
“在目前宏觀經濟乏力、疫情呈常態化之勢以及雙碳目標作為轉換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引領理念的情況下,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作為此屆中關村論壇的主題顯然是緊扣當今所需。”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而“創新與發展”則是中關村論壇的永久主題,包羅萬象的“未來產業”恰是其中的點睛之筆。9月24日,中關村論壇之平行論壇“未來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召開,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藥物、未來網絡等前沿領域,研討未來產業的培育機制、發展路徑與創新政策,一場頭腦風暴正在進行。
“未來產業代表了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意義非常重大。講未來需要想象力,未來不是今天的延續,未來產業的不確定性是很大的特征。我們需要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談道。
“不確定”的未來產業如何發展?潘教峰認為,未來產業依托于未來新的技術突破,更多是源頭技術突破的衍生應用。目前,“行業+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方向,能夠看到產業前景。
把握住未來產業的基本方向后,如何使其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便是下一個課題。“未來產業的前瞻性強、不確定性高,從實驗室前沿技術突破走向市場,需要科學家、企業家、風險投資家、政策制定者協同互動,需要完善的創新生態支撐,需要有條件的地方瞄準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營造符合未來產業發展規律的創新生態,探索包容性高的制度,對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到產業化進行一體化部署,開展未來產業培育示范,打造未來產業發展高地。”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在演講中表示。
在“十四五”和2030遠景目標規劃當中,未來產業已然成為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北京作為首個減量發展城市,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許心超表示,“十四五”期間,北京將開展未來產業的培育行動,聚焦類腦智能、量子計算、未來網絡、無人技術、超材料等,做好未來產業布局。
“北京天然的優勢就是人才密集,包括清華北大、中科院等高校,人才密集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智力資源;同時IT公司也非常多,使得我們有數據和算力的一些資源。”清華大學教授唐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但面向未來,合作依舊至關重要。“實際上,人工智能的潛力決定于它能獲得的數據,而數據不可能只在一家。人工智能的訓練也需要大的算力,需要各省市的算力平臺都聯合在一起,共同訓練這個模型,最后模型由大家共享。所以我認為,后續需要聯合產學研,用全社會的力量去打造一個最大的模型。”北京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健康
加強針能避免突破感染嗎
“大家都在討論,我們的疫苗管用嗎?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這就是貓鼠游戲。”
在全球抗擊新冠的背景下,“健康”首次成為中關村論壇的主題之一。中關村論壇期間,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傳染病防治生物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論壇等健康主題論壇陸續召開,疫苗成為其中當之無愧的熱點話題。
“今天大家都在討論,我們的疫苗管用嗎?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這就是貓鼠游戲。展望未來,病毒出現這么多變異,起了這么多名字,但是很明顯,疫苗一針兩針以后提供基礎免疫,能夠減輕疾病負擔。也就是可能防感染差一點點,防發病又差了一點點,防傳播不能全部,但是防重癥防死亡是有明顯的效果。這就是我們很好的疫苗,大家對疫苗要有信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表示,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將共享世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