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55個玉米自交系入選中國北京種業大會 北京種業振興帶頭作用已凸顯

            種子素有農業“芯片”之稱,不僅關系到每個人的飯碗,更牽涉國家的糧食安全。而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創新玉米良種,事關重大。在10月18日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上,“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發布,黃早4、昌7-2等55個玉米自交系入選。其中,來自北京的“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共有11個,占比達到20%。在種業振興方面,北京的帶頭作用已然凸顯。

            玉米自交系:抗病+高產

            創新玉米良種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發揮著戰略支撐作用。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總產由1982年的6400多億斤連年豐收,并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玉米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在80%以上。它不僅是畜牧業、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食品、醫療衛生、化工業等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當天選出的55個“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所組配的雜交玉米品種自1982年至2019年累計推廣面積達125億畝,占同期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40%以上,是我國玉米增產的主要貢獻者。其中11個北京“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組配的雜交種累計推廣面積46.3億畝、占比37%。

            具體而言,55個“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中,48個為自主選育,7個從國外引進。其中,北京市單位選育9個自交系和引進2個自交系。

            據了解,玉米自交系是雜交玉米品種的父本和母本。從一個玉米單株要經過連續多代自交和選擇分離出的性狀整齊一致,遺傳上相對穩定的自交后代系統,通常不直接用于生產,而是以其為親本組配強優勢雜交種在生產上應用。只有優良的自交系通過雜交過程,才能選擇出優良的品種,獲得優質高產。

            “自交系是培育雜交品種的基礎。高度純合的自交系,也就是培育品種的父親或者母親,配對后才能夠產生高質量的后代,即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在自交系的選擇過程中,對原有的種質材料進行反復自交,選擇出優良單株的群體,就成為自交系,將不同的自交系,即母本和父本進行雜交、選育,才能獲得優良品種。只有把自交系培養得越純,特點突出,其雜交的后代優勢才能越強,品質優,產量高。”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對北京商報記者如此說道。

            種子資源,自交系和雜交種之間的關系可以簡化理解:把鐵礦石比喻成最初的種子資源,鐵礦石煉成鐵,就好比將原始的種子資源培育成自交系;鐵加了某種金屬再冶煉就成為合金鋼。那么,自交系雜交后就成為雜交品種,只有好的自交系雜交組合后才能培育成為一個好品種。

            鄧光聯進一步解釋稱,一個優良的自交系的意義還在于抗病、適應性和產量方面的表現,即抗病性越強、適應性廣、有高產潛力。“所以,我們要獲得好的雜交品種,首先就要選育好自交系。目前的‘卡脖子’說的就是品種資源卡脖子,自交系就是特殊的品種資源。通過創制資源,培育、選育自交系來進行雜交組合,有好的父母本,自然也就擁有好的后代了。”

            北京先行:12項重大工程均已啟動

            雖有短板,但近些年,我國的玉米產業卻有奮起直追的架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提到,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我國也有領跑的優勢。

            “例如我們構建了全球數量最大的玉米標準DNA指紋庫,并得到了廣泛應用。另外,在糯玉米方面,我們也是領跑的。20年前我國鮮食糯玉米種植還不到100萬畝,現在已經2000多萬畝了,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鮮食玉米生產國和消費國,所有品種都是我國自己選育的,并且有些品種也已經‘走出去’了。”趙久然解釋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種業振興 重大工程 玉米自交系 培育雜交品種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