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王天巍
2月19日,我國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在“雨水”節氣沒有到來之前,廣東已陰雨不斷。在1月下旬春節假期前,低溫陰雨天氣已在廣東持續一段時間。自2月18日新一股冷空氣影響廣東起,廣東預計又將有持續約一周的低溫陰雨天氣。
2月18日傍晚,強冷空氣攜雨影響廣州,市民撐傘揣手等候過馬路
2月18日,廣東省氣象局相關專家對近期廣東持續陰雨天氣進行解讀。據悉,低溫陰雨天氣雖然為廣東各地居民帶來體感不適,但也對緩解前期廣東持續的氣象干旱有幫助。展望今年3月,廣東低溫陰雨的情況有望減輕。
2月18日傍晚,強冷空氣攜雨影響廣州,市民在寒風細雨中遛狗
低溫陰雨雖體感寒冷,但也緩解了廣東旱情
根據氣象資料統計,直到2022年1月下旬前,氣象干旱已在廣東存在相當長時間。為爭取更多科學蓄水機會,廣東各級氣象部門需要頻頻抓住有限的降水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但自2022年1月下旬起,影響廣東的冷空氣普遍為“濕冷型”,在大風降溫之余還伴有降水。根據廣東省氣象局統計,2022年春節假期(1月31日—2月6日)廣東平均降水量為58.8毫米,較常年同期(12.0毫米)偏多3.9倍,為歷史同期第四多,在近十年春節假期中排名第一。
2022年春節假期廣東雨量與常年雨量對比示意圖 廣東省氣象局官方微博制圖
在持續降水中,廣州市區(越秀、天河)的森林火險預警信號自1月24日解除起,至2月18日傍晚都不需要再度發出。
廣東為何從此前持續許久的“氣象干旱”變為“低溫陰雨”?廣東省氣候中心首席王華2月18日解讀認為,氣候上的一些微小變化,讓廣東的天氣出現階段性的改變。據王華分析,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處于“拉尼娜”狀態。受此影響,1月下旬開始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減弱東退,促使西南水汽輸送充足,這一變化讓廣東降雨變得頻繁。
2022年1月下旬起,持續有水汽自孟加拉灣向我國輸送,為廣東降水打下“基礎” 風云4A衛星1月22日照片
春節假期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為廣東各地居民帶來寒冷體感。但因廣州地區的氣象數據顯示該段時間的低溫陰雨沒有讓廣州出現“氣候入冬”,有的網友形容“白冷了”。王華分析稱,從降水對氣候影響角度看,“陰雨”之“雨”并沒有“白下”。就以春節假期的持續降水來說,這次降水過程有效緩解了廣東前期旱情。但王華同時指出,目前階段性低溫陰雨天氣所帶來的降水,還不足以稱得上完全解除廣東的旱情,因為在2022年1月下旬前,廣東已存在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氣象干旱。
進入3月低溫陰雨或偏輕但降水可能又偏少,仍需要科學蓄水
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受2月18日起影響廣東的強冷空氣疊加降水影響,廣東大部預計又將持續約一周的低溫陰雨天氣。但一些中長期的天氣預報,則顯示低溫陰雨天氣可能“到頭了”。根據中央氣象臺2月18日發出的中期天氣預報,“2月底之前,南方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部分地區氣溫偏低3~5℃左右,且2月25日之前仍多陰雨天氣,主要降水過程將出現在2月18日和2月20-22日。2月底以前冷空氣依然活躍,我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仍較常年同期偏低1~3℃;進入3月,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逐步轉為偏高1~3℃。”王華根據現有氣象資料分析認為,初步預計3月廣東大部氣溫偏高,低溫陰雨有望偏輕,但同時預計降水又將偏少。
除了防寒保暖,廣東各地仍需注意科學蓄水
廣東省氣象部門提醒,考慮到未來天氣變化的不確定性,建議各地除了在應對本股強冷空氣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外,同時也考慮利用降水做好科學蓄水工作,以備日后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