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科技部:2021年大灣區內珠三角9城研發支出預計超3600億元,專利授權量預計達78萬件

            文/羊城晚報駐京全媒體記者 王莉 實習生 郭怡慧

            2月25日,國新辦就科技創新有關進展舉辦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介紹,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地方,積極推動建設了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匯聚人才的同時,積極先行先試,北京、上海、大灣區各具特色,而且取得了積極進展,三大國際科創中心的創新能力均已經進入全球排名前十。

            數據顯示,2021年,大灣區內珠三角9個城市的研發支出,現在預計超過36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3.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5.7萬家,專利授權量預計達到7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預計超過10萬件。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二,北京、上海分別排全球第三、第八,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效果顯現。

            國家支持在大灣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布局建設了散裂中子源、驅動嬗變裝置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依托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廣州中新知識城等一批重大創新合作平臺,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互動和有機融合,推動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不斷提升能級。

            深圳、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快速發展,科技部支持建設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顯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第三代半導體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及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通過集聚創新資源,打造國際技術轉移樞紐,引領新興產業的發展。

            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財政科研經費和人類遺傳資源過境港澳,推動科研儀器進口免稅政策惠及港澳高校在內地設立的研發機構。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對港澳全面開放,持續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積極推動大灣區科研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

            關鍵詞: 專利授權量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