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從“大水漫灌”變“精準滴灌” 一年來廣東全省118萬農業從業者參加線上培訓

            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悅、實習生鄭楠、通訊員粵農軒報道:3月19日,是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以下簡稱“精農網院”)正式上線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精農網院推出涵蓋農作物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資植保、農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經營管理等8大類課程體系,覆蓋98個品種,超3500節課程。“三農”專家通過精農網院送“技”、送“智”下鄉,農民群眾只要點開手機便能學到技術知識。精農網院受到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的歡迎,目前已為全省超過118萬農業從業人員提供免費線上學習機會。

            作為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在鄉村人才振興培育方面的重要創新舉措,精農網院是新時代農業從業人員培訓模式的有益探索。“與傳統的農民培訓相比,精農網院在培訓方式實現‘三個轉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黃斌民介紹說,精農網院實現了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面向農業經理人重點開展現代企業制度、資本運作、品牌創建等培訓,面向種養能手則重點開展生產決策、實用技術、工藝傳承挖掘等培訓;實現了從服務一產向三產融合轉變,針對種植、采摘、加工、物流等全產業鏈問題開展培訓;實現了從單純課堂授課向“課堂講解+實踐實訓+線上學習”教學模式轉變,實現培訓內容個性化、教學全程視頻化、技術講解點位化、學習時間碎片化。

            精農網院運營單位、深圳市天天學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廣介紹,在課程內容和培訓方法方面,團隊采用技術知識點和完整課程體系相關聯的科學做法,提高農民的學習效率。課程內容展示結合室內拍攝、室外拍攝、動畫演示等視頻形式,直觀易懂,讓農民朋友“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精農網院的培訓效果明顯,大量傳統農人通過培訓、考核,掌握了一技之長。汕頭市潮陽區錦灃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水稻種植大戶林岳鋒說,以前種植水稻,大家都是根據經驗施肥,化肥利用率不高,比較浪費,對土壤的污染也較大。通過在精農網院的學習,他掌握了“三控”施肥技術,很好地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施用過量、肥料利用率低、種稻成本高和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現在種植成本低了,水稻產量高了:“我已把精農網院當成了生產生活中的好朋友、好幫手。”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