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及時接種疫苗 保障生命健康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圖/受訪者提供

            2022年4月25日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保障生命健康”。自從1986年國家將4月25日定為預防接種宣傳日,至今已經36年。這些年,我國在免疫規劃取得的成就大家已有目共睹。記者獨家采訪廣州預防醫學會首席專家王鳴,了解到全國免疫規劃的發展歷程,其中廣州免疫規劃步伐也走得相當穩健,免疫接種不僅在兒童中廣泛開展,成人疫苗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數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多點暴發的當下,讓我們以實際行動,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向4.25預防接種宣傳日致敬!

            2002年1月,時任廣東省省長朱森林、副省長李蘭芳、廣州市市長黎子流和副市長姚蓉賓參加廣州市脊髓灰質炎強化免疫活動

            傳染病嚴重危害兒童健康

            王鳴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均期望壽命只有35歲。上世紀50年代,脊髓灰質炎、白喉、麻疹、百日咳、乙腦等在普通人群,尤其是對兒童危害重大的傳染病廣泛流行,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和周期性流行的特點。據歷史資料,廣州市多種傳染病中,脊髓灰質炎在高發年份中發病率可達28.03/10萬、乙型腦炎達35.26/10萬、白喉達140.45/10萬、百日咳達313.66/10萬、麻疹達2187.15/10萬,而當時廣州市只有300萬人口。也就是說,麻疹一年發生的病例數與當年出生人口數相近,嚴重危害兒童生命健康。”

            針對傳染性疾病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衛生問題,國家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其中最重要一項內容就是開展預防接種。“經過七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在預防接種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幾個重點階段讓人印象深刻。”王鳴說。

            2001年,時任廣東省副省長李蘭芳在脊髓灰質炎強化免疫活動中為兒童喂服脊髓灰質炎糖丸

            初始的預防接種年代

            ——接種疫苗后五種傳染病發病率大幅下降

            上世紀50年代,我國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預防接種體系,但已經開始使用疫苗防控傳染病。國家在這個階段積極推動人群接種疫苗,發布了一系列的法規與文件。1950年,國家頒布《關于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種痘暫行辦法》,大力推行全民種痘,使我國天花病例數急劇下降,1960年成功消滅天花,成為實施預防接種策略的首個成功范例。

            之后國家又相繼發布《生物制品暫行管理規則》《關于加強預防接種工作的通知》《預防接種工作實施辦法》,開展白喉、百日咳、傷寒、霍亂、鼠疫等疫苗接種。從1960年-1970年,國家全面實施疫苗預防接種策略,由于當時還沒有冷鏈條件保存疫苗,預防接種只能盡量選擇冬、春季統一時間進行,每年只能組織1-2次疫苗接種行動。

            王鳴說,“廣州市與全國一樣,由于當時沒有冷鏈條件保存疫苗,預防接種只能盡量選擇冬、春季統一時間進行。由省、市級防疫站提前發出接種某種疫苗通知,基層各級做好安排和組織準備。疫苗從生物制品廠出來,用鐵路、公路等普通貨運方式發運經市防疫站逐級分發到全市的衛生院,由鄉村醫生發至村級,衛生院組織人力采取設點或入戶方式突擊接種,一般幾天就完成一輪接種活動。每年只能組織1-2次疫苗接種行動。”

            “盡管如此,在廣大衛生工作者努力下,接種疫苗后這五種傳染病發病率比使用疫苗前大幅下降。繼消滅天花后,到80年代末,脊髓灰質炎下降74.38%,白喉下降88.89%,百日咳下降87.47%,麻疹下降84.60%,乙型腦炎下降88.84%。”

            圖/視覺中國

            疫苗冷鏈配送時期

            ——連續12年未發生白喉病例,達到了基本消滅的目標

            1980年后,全國逐步建立疫苗配送冷鏈系統,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疫苗可預防傳染病控制的進程,其中脊髓灰質炎和白喉是典型代表。

            王鳴介紹,1965年我國推廣兒童接種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僅1年就使脊灰發病人數下降33%,1990年開始實施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規劃,發病率進一步下降。全國1994年報告最后一例病例后,至今未再發現由野病毒株引起的本土脊髓灰質炎病例,經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的目標。1960年我國白喉發病率為23.09/10萬,1962年開展白喉疫苗接種后,白喉發病率明顯下降。

            “1993年我國開始應用無細胞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并在兒童免疫規劃中保持90%以上的接種率,從2007年至今我國已連續12年未發生白喉病例,達到了基本消滅的目標。”王鳴說。

            計劃免疫階段

            ——兒童四種疫苗接種率分別達到85%以上

            1987年廣州市建立起了覆蓋全市計劃免疫機構的冷鏈系統,使疫苗在運輸、儲存,直到接種點都處于合適溫度。由此也改變了過去的突擊接種形式,城市衛生院每周有1次以上、農村衛生院每月1次以上開展門診式疫苗接種,適齡兒童增加了接種機會,提高了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從此時起,標志著兒童預防接種工作進入了計劃免疫階段。王鳴說,“從1988年開始,以省級、縣(區)級、鄉鎮級為單位的兒童四種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麻疹疫苗)接種率分別達到85%以上。”

            實施計劃免疫后,廣州市的兒童免疫相應傳染病防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脊髓灰質炎、白喉、百日咳、乙型腦炎連續多年沒有病例報告,達到穩定控制;麻疹發病率比建立冷鏈時的突擊接種階段下降98.42%,2020年來更降至0.02/10萬,為歷史的最低位。1980年廣州市0-9歲兒童HBsAg攜帶率11.5%,將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后,據2018年開展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兒童HBsAg攜帶率為0.28%,下降了97.57%。”

            免疫規劃的實施,在控制傳染病的同時,還取得良好經濟效益,減少了大量的社會損失和醫療負擔。王鳴 指出,“廣東省通過10年新生兒乙肝疫苗的免疫預防接種,估計減少乙肝感染者5334 000人,減少急性乙肝病人95003人、慢性肝病患者354490人、肝硬化患者42539人以及原發性肝癌1418人。10年間對新生兒實施乙肝疫苗接種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約為111.19億元人民幣,成本-效益比為1:42。”

            免疫規劃階段

            ——成人開展免疫接種

            進入2006年,國家進一步加強兒童免疫預防工作,計劃免疫改稱為“免疫規劃”,但工作內容沒有改變。這個時期,免疫接種得到了迅猛發展。(兒童常規免疫接種的疫苗品種也越來越多,接種率也達到95%以上。)

            王鳴介紹,2019年,含呼吸道結核在內的傳染病死亡在死因順位中從解放初期的第一位降到第十位。此外,免疫接種不但在兒童開展,也在成人、老年人群中開展,尤其是成人類疫苗,不斷有新的品種推出為大眾提供健康服務,如可預防宮頸癌的HPV疫苗、預防帶狀皰疹的帶狀皰疹疫苗等。令人矚目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條研發線路的新冠疫苗都為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回顧我國預防接種走過的歷程,所取得的成就令我們歡欣鼓舞,面向未來,也令我們對預防接種事業充滿信心。”王鳴表示,在當下,抗疫進入關鍵時刻,我們借這個日子,再次呼吁,尚未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盡快完成接種。數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向4.25預防接種宣傳日致敬!

            關鍵詞: 預防接種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