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天天觀焦點:乙型肝炎臨床治愈(珠峰)工程項目運行5年 帶動國內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研究發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余燕紅


            (資料圖片)

            近日,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珠峰)工程項目2022年度項目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2022年是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珠峰)工程項目(以下簡稱“珠峰項目”)運行的第5年,也是見成效的關鍵之年。目前,已入組患者22507例(部分患者未完成48周療程),臨床治愈3803例,治療36周以上患者的48周HBsAg清除率達到33.2%,初步形成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經治患者臨床治愈的基本治療規范。

            會議線上多名專家連線

            肝癌風險顯著降低!臨床治愈后可回歸健康生活

            統計顯示,我國現存約8600萬名乙肝病毒感染者,在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高達80%,因此,降低慢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的任務十分艱巨。

            2015版和2019版《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指出,慢乙肝患者應盡可能追求臨床治愈,達到臨床治愈后,可顯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的風險,回歸健康生活。

            為了快速推動國內外專家的研究成果造福更多慢乙肝患者,實現臨床治愈。 “珠峰項目”已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慢乙肝患者臨床治愈數據庫,開展科學研究,積極探索、優化、完善慢乙肝臨床治愈路徑。

            截止目前,項目已經在全國建立44家基地醫院,設立355家分中心醫院,培訓臨床肝病醫生2.3萬余人次,臨床治愈患者超3800例。

            中山三院肝病科主任高志良教授介紹項目進展

            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率達33%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指出,“珠峰項目”治療36周以上的患者,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可達33.2%,助力慢乙肝患者實現臨床治愈。其中,24周乙肝表面抗原較基線下降幅度尤為重要。

            高志良教授強調,應該鼓勵患者盡早治療,并在治療中積極監測乙肝表面抗原下降情況,對下降幅度大的患者應鼓勵他們持續治療,切勿隨意停藥,爭取讓患者得到最大的臨床獲益。

            同時,數據顯示,“珠峰項目”入組患者獲得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后,基本得到12-24周的鞏固治療,停藥后隨訪24周,91%以上的患者可以維持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狀態。

            項目帶動國內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研究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強調,“珠峰項目”作為乙肝領域全國首個大規模臨床研究,開展以來受到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領導高度重視,項目管理規范,各級專家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3800余名患者通過項目獲得臨床治愈,甚至是徹底治愈,帶動了乙肝領域多個全國大規模臨床研究的開展,意義重大。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楊希忠表示,從2021年11月提出“大家一起登珠峰,醫院每周加一人”后,各基地醫院積極發揮帶頭作用,各分中心醫院積極響應,項目半年入組4287例,三月份入組達992例,并對項目先進的基地醫院和分中心醫院進行通報表彰。

            “珠峰項目”是凝聚各方造福肝病患者的公益項目,全體肝病專家和項目醫生、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世衛組織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做出了突出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患者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