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環球快資訊: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宣告“立案難”問題已成歷史


            (資料圖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7月29日)上午舉行人民法院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效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訴訟服務中心主任錢曉晨宣告,立案登記制改革實施七年來,全國法院平均當場立案率95.7%,長期困擾群眾的“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

            錢曉晨介紹,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施行立案登記制改革,對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七年多來,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法院累計登記立案13837.17萬件,其中,民事一審9306.25萬件,行政一審187.89萬件,刑事自訴13.30萬件,國家賠償10.85萬件,首次申請執行4318.88萬件,全國法院平均當場立案率95.7%,天津、上海、浙江、福建、重慶、云南等地當場立案率超過98%。長期困擾群眾的“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法院受理訴訟案件數量在2016年、2019年先后突破2000萬件和3000萬件關口的情況下,出現2004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特別是民事訴訟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持續增長15年后首次下降。同時,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大力發展在線調解。2021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610.68萬件,同比增長43.86%,今年上半年,訴前調解成功案件330.43萬件,同比增長26.38%。2021年,在線調解量超過1000萬件,今年上半年,在線調解量超過572.25萬件。2018年至今,在線調解案件累計超過2962萬件。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個工作日有4.68萬件糾紛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行調解,每分鐘就有57件成功化解在訴前,平均調解時長12天,不到一審民事案件平均審理周期三分之一。遠隔千里的當事人不用往返奔波,就能及時解決糾紛。

            在防止“立案難”問題反彈回潮方面,錢曉晨說,2021年,針對年底不立案、拖延立案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專門會議,出臺指導意見,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投訴舉報功能,研發上線立案偏離度預警系統,綜合施策,徹底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年底立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人民法院立案偏離度預警系統顯示,2021年12月,全國法院收案數大幅增長,收案數較2020年12月增加134萬余件,同比增長104.16%。“從全面部署推進,到專項整治年底不立案,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絕不容忍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錢曉晨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 今年上半年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