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轉陰慢的人通常5個特點!新冠救治專家教你三招提高免疫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什么樣的人容易癥狀加重、轉陰慢?擔心感染病毒而蟄伏躲“陽”?日前,廣東省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教授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指出當下應強調“主動抗疫”觀念,變被動為主動,主動調整易感人群的身體狀態,并給出了簡單可行的居家觀測指南和提高免疫力三招。


            (資料圖片)

            鄒旭

            蟄伏躲“陽”?要動起來!

            不少人擔心感染病毒,決定居家蟄伏躲“陽”。鄒旭教授表示:“與其擔心病毒傳染性越來越強,天天‘蟄伏’,更應該著眼于如何讓人的抵抗力越來越強。”

            在中醫看來,外邪無時不在,關鍵是要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提高了人體自身抵抗力,外邪自然就較難入侵。鄒旭表示,“不能因為害怕就總躲在家里一動不動,把門窗關嚴,又不運動。如果一直‘蟄伏’不動,免疫力反而有可能變低。正確做法應該是注意通風、多曬太陽,定時定量運動,讓身體適時出汗,保持良好狀態。”

            “當下應該變被動為主動,主動調整易感人群的身體狀態。”鄒旭表示,此時更應強調“主動抗疫”的觀念。

            生活中可觀察!注意這5大指標

            “通過觀察廣東省中醫院琶洲方艙醫療隊治療的6000多個病例,我們發現容易癥狀加重、轉陰慢的人有5大特點。首先,在生活中通常有三點突出表現:焦慮失眠;胃口不好;大便不通暢。若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恢復效果就完全不一樣。”鄒旭提醒,市民居家抗疫時,也可以從生活方式上觀察這三大關鍵指標,及時調整。

            此外,從人群特點來看,肥胖者,代謝慢,轉陰亦慢;而年紀大、基礎病多的患者,轉陰相對也較慢。因此建議注意健康瘦身,平時注意治療基礎病,尤其要控制血壓、血糖。

            鄒旭提醒,居家抗疫,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防護重點。

            第一階段,是做好防護,抵御外邪入侵。此時不僅要戴口罩、勤洗手,從外回家后,要注意清潔鼻腔、口腔,吃東西前要漱口。

            第二階段,如果發現外邪入侵,感染了病毒,那么此時重點是希望身體“動員”起來,加大排毒能力。此時需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睡眠好了身體才能更快恢復。另外要保持健康飲食,一定要大便要通暢。如果胃腸功能不好、睡眠不好,癥狀就容易加重,轉陰的時間就會比較長。

            第三階段是恢復康復階段。此時要注重調理脾腎,尤其是老年人,要用扶正的方法,補脾補腎。

            無須恐慌囤藥,三招簡單“扶正氣”

            具體有何方法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鄒旭表示,要“扶正氣”,不需要恐慌囤藥,生活中就有簡單易行的三招:

            第一招:多曬太陽

            “適當曬太陽是流通氣血、令陰陽相和的良方,具有調動人體抗病能力、改善人體代謝等功效。”鄒旭解釋,冬日曬太陽,不僅可驅寒保暖,更可益氣溫陽、散寒通絡。

            具體如何曬?鄒旭建議,可主要曬背及四肢,盡量直接與太陽光接觸。因為從人體經絡來看,陽經多行于背部,因此曬背有助于生發督脈、膀胱經的陽氣,提高人體氣化能力。陽氣足了,自然有能力排出各種外邪。

            第二招:適當運動

            中醫理論有“動能生陽”之說,因此適當運動,令身體微微出汗,可助提高免疫力。鄒旭提醒,居家要注意鍛煉肌肉,不可久坐或久臥,但也不適宜進行過度劇烈的運動,以免劇烈運動帶來免疫窗口期。能令人微微出汗而不喘氣的有氧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適合不同人群居家抗疫鍛煉。

            第三招:艾灸扶正

            艾灸、泡腳等都可方便地在生活中執行。根據廣東中醫抗疫專家全程參與制定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促進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恢復,可選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腎俞等進行艾灸。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東省中醫院 適當運動 多曬太陽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