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塘鲺養殖技術_塘鲺飼養的方法

            1、春季(陽歷3-5月)氣溫逐漸升高,一般在10-20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更適合各種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尤其是4-5月,是魚病——大麥黃的高發季節。當魚苗在早春孵化時,

            2、魚卵容易生水霉;魚苗主要患魚病,如輪蟲、瓜蟲、指環蟲、吸蟲和魚虱。春季成魚易發生微生物魚病,如病毒性出血癥、腸炎、爛鰓病、印刷病、鰱魚碘孢子蟲病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夏季(陽歷6-8月)氣溫一般在26-28攝氏度之間,魚的發病比春季略少。此時,魚種逐漸長大,抗病能力增強。因此,纖毛蟲和鞭毛蟲的魚病逐漸減少。此外,據調查,春季夏季仍有微生物魚病發生。

            4、有爛腮、出血、紅皮、腸炎、印病等。這時候寄生蟲出現錨頭病就比較常見了。盛夏時節,高產池塘往往容易淹水。

            5、秋季(陽歷9-10月)氣溫逐漸下降,一般在23-15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與春季基本相似,尤其是8-9月,是魚病的高發季節。

            6、夏花魚主要患輪蟲、葫蘆科、娃娃魚、吸蟲、魚虱等魚病,而大規格魚在秋季易患病毒性出血癥、腸炎、爛鰓病等微生物魚病。

            7、冬季(陽歷12月-2月)氣溫較低,一般在3-6攝氏度之間,魚病很少發生。冬季是魚種放養期,魚體常被拉網或運輸劃傷,也可發生水霉病;當水溫高時,

            8、有可能產生鞭蟲病和小瓜病;越冬魚的水溫低于10攝氏度時,越冬室內的氣溫與水溫溫差過大,使魚因缺氧漂浮時頭頂生凍瘡。

            9、目前隨著春夏秋冬氣溫的變化,常見的魚病有12種。其中寄生蟲病7種:輪紋病、葫蘆科、娃娃魚科、鳀魚科、魚虱病、鰱魚碘孢子蟲病、中國鯡魚病;微生物疾病主要有五種:出血性疾病(紅皮病)、腸炎、爛鰓病、

            10、印刷病,水霉。俗話說:“養魚不差,就是富得暈。”在養魚生產中,一旦發生魚病,魚類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導致部分魚類死亡。因此,必須重視魚病的防治,積極實施“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針。

            11、雌性鳳尾魚的頭部進入宿主的肌肉,導致組織損傷、炎癥和潰瘍。病魚焦躁不安,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游動緩慢。6-10厘米的魚可以變形,失去平衡。

            12、暴露在魚體外的蠕蟲上往往附著有原生動物、藻類和霉菌。嚴重感染時,魚體上似乎布滿了麻纖維,加重了魚體的負擔,影響了病魚的活動能力。當魚的嘴里有大量寄生蟲時,病魚的嘴就閉不上,吃不下而死。

            13、鱗較小的魚,如鰱魚、鳙魚等,由于鳳尾魚的寄生,周圍組織腫脹發炎,從而在皮膚上形成石榴狀紅斑。鳳尾魚寄生在草、鯉魚等鱗片較大的魚類身上時,寄生部位的鱗片被吃成縫隙,鱗片顏色發白,寄生部位還出現血絲紅斑。

            14、但一般腫脹不明顯。

            15、放養前檢查魚,如果發現鳳尾魚有寄生蟲,先去除,再用高錳酸鉀浸泡后放養。

            16、陰虱的生物學特性:陰虱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喜陰怕陽,生活在底棲生物中,主要以動物飼料為食。在自然水域,它常以小魚、蝦、昆蟲和其他動物的腐肉為食。

            17、然而,人工養殖使用蚯蚓、枝角類、蠶蛹、屠宰場的下腳料等。也可以用魚粉、花生麩和玉米粉制成的人工飼料喂養。

            以上就是【塘鲺養殖技術,塘鲺飼養的方法】相關內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