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濟南,澎湃產業新動能

            大眾網記者 范明昱 濟南報道


            (資料圖)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優則動能足。一座城市的發展,城市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產業的發展和競爭,哪座城市掌握了新興產業的競爭力,就贏得了主動權和未來。

            今年以來,濟南加快布局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市2023“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更是把產業發展領域求突破作為今年的十項重點任務之一,要求推動產業鏈式集群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優化提升產業園區,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沖刺新賽道,搶抓新項目,澎湃新動能,推動產業勃興,濟南為全省經濟跑出加速度貢獻關鍵力量。

            生物醫藥產業乘風起勢

            如今在濟南生物醫藥科技園,緊鄰經十東路的3棟寫字樓幾近完工,整個園區初現雛形。據悉,目前該園區一期工程整體建設已基本完成,北區、中區即將開園。整個園區全部建設完成后,將構建起涵蓋生物醫藥產業從研發到生產,再到產品落地、銷售的全產業鏈。

            生物醫藥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很多城市布局的重點,更是濟南市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四大主導支柱產業之一。

            2022年11月1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山東省將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做高產業能級、做優產業生態、做強產業競爭力,重點推動濟南生物醫藥集群、煙臺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等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彼時濟南生物醫藥集群已有生物醫藥企業3000多家,覆蓋研發、生產、服務和商貿流通等產業鏈各個環節,擁有藥品批準文號超過1500個,居山東首位、全國前列,20余個原料藥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2021年,全市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527.01億元,同比增長20.4%。2022年,濟南實現營業收入2039.8億元,同比增長33.5%。按照計劃,濟南將在2025年突破3000億元,取得更大的生物醫藥產業進步。

            尤其是近日,中國(濟南)透明質酸產業大會將在6月2日至4日召開,大會以“科技筑底 創新引領”為主題,期間“濟南市醫藥創新服務中心”將正式運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與濟南市政府簽訂《共同培育透明質酸產業集群的戰略合作協議》,這對濟南推動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分析,產業的優化或轉型,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發展,進而左右著城市發展的進度與質量。

            4月26日,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和濟南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工作推進會暨山東(濟南)人工智能島建設啟動儀式在濟南舉辦,現場發布了《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2023年人工智能“百企百景”供需目錄》和《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地圖2.0》。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城市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

            從大會公布的數據看,2022年,濟南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271億元,同比增長17.6%,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據了解,《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地圖》2.0版本是在1.0版本基礎上,結合近3年的濟南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變化進行的再提升再完善,分別從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3個層次,集中展現了目前濟南市人工智能的產業結構、重點企業以及招引目標企業,同時圖中還對濟南市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和園區分布、產業數據及政策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在這一戰略背景下,濟南數字化建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為其取得了一個有利的“道次”。

            支撐產業發展的是人才

            先有人才,才有產業,如今各大城市搶人大戰越演越烈,所以濟南需要通過各種更大力度的配套措施,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讓更多人才匯于濟南,才會衍生更多的發展可能。

            5月29日,濟南正式發布《2023年度省會經濟圈重點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目錄》,來自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和東營等7市的2638家重點企事業單位,6193個職位急需44763名人才。

            為了促進產才融合發展,擴大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濟南市人社部門每年征集重點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目錄。今年,首次聯合省會經濟圈6市征集重點產業人才崗位需求信息,牽頭編制《2023年度省會經濟圈重點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目錄》。充分發揮濟南“2+N”雁陣格局“領頭雁”作用,推動人才要素一體化流動、人才智力一體化發展,釋放人才磁場效應、集聚效應、虹吸效應,共同打造省會經濟圈人才集聚新高地。

            事實上,人才都是“候鳥”,哪里的環境好就向哪里聚集。數據顯示,2022年,濟南人才吸引力指數位居全國第15位,全省位居第一,被評為“2022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在“95后人才吸引力50強城市”評選中,濟南名列全國第11位、山東第1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濟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6.8億元,增長4.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4、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9、6.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特別是“項目突破年”活動,謀劃了第一批總投資超過2.4萬億元的1301個重點項目,足見濟南對企業的引力不斷增強。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當下的濟南,皆是發展熱土。在這幅孕育無限希望的發展畫卷上,越來越多的產業澎湃出新的發展可能,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才成為一抹靚麗的色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