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以產業為龍頭,以人才為引擎,以擔當為動力,下好先手棋、打好組合拳,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絢麗多彩新畫卷,做好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篇大文章。
下好“產業棋”,打好主動仗抓產業。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要興旺,特色要跟上,從目前看,一些地方有產業沒特色,有特色沒規模,有產品沒加工,發展持續力不足,市場份額不高,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因此,各地要牢牢抓住發展產業這個“牛鼻子”,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既要鞏固好現有的產業,又要引進新品種,拓展新產業,既要立足于農作物生產又要發展加工業,在“特”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把產業做大,把特色做強。各地要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把“一家一戶”組織起來,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圍繞產業上下游加快補鏈、延鏈、強鏈,培育好產業這棵大樹,讓農民群眾“背靠大樹好乘涼”。
下好“人才棋”,走好鄉村振興路。從目前看農村人才普遍缺乏,未來5年,全國農業經理人需求150萬人左右,無人機駕駛員需求100萬人。鄉村振興人才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撐,既要“就地取材”,各地要讓帶有“泥土味”的“土專家”“田秀才”成為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帶頭人,“走出去,請進來”,拓寬鄉村人才來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地各部門要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為人才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挖掘人才創新潛能,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加快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通過科技興農讓村民群眾挑起“金扁擔”,端牢“金飯碗”。
下好“擔當棋”,以硬作風扛起使命。廣大基層干部要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像抓脫貧攻堅那樣抓好鄉村振興,扎根到群眾中,深入到產業第一線,幫助群眾謀劃產業發展思路、開辟致富門路,筑牢防止返貧堤壩。廣大基層干部要把責任擔起來,把好的作風樹起來,當好引路人,做服務群眾的知心人,用責任擔當為鄉村振興“添柴加薪”,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經受錘煉,展現作為,做好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站在新的起點,踏上新的征程,懷揣新的希望,用腳步丈量路途,用汗水輝映陽光,振奮精神奮發有為,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新樂曲,沿著鄉村振興的大道鏗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