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二院心內科王珺楠副主任是長春公主嶺462方艙醫院的醫療領隊,同時也是一名負有教學任務的博士生導師,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王珺楠教授深知自己肩負著醫者和師者的雙重重任,盡管身在抗疫一線,抗疫工作繁重,但任重何所畏,王珺楠老師多次通過線上會議關心14名在讀的博士生、研究生們,勉勵大家雖然疫情來勢兇猛,但作為醫護人員,此時應該胸懷大局,攻堅克難,共同守護長春人民的生命健康,堅決打贏這場長春保衛戰。
4月13日,王珺楠教授通過自身疫經歷,給同學們帶來一節生動的組會。
王珺楠教授線上和學生們開組會交流
以身作則,投身抗疫勇爭先。
王珺楠教授用“兩個數字”向同學們介紹方艙的建設過程。
王珺楠教授在方艙
“2小時”——她告訴同學們,3月21號接到命令,她帶隊接管公主嶺462醫院組建方艙醫院,僅用2個小時便迅速組建了一支包含多學科精干力量的130人的醫療隊,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副教授12人。
“48小時”——剛到462醫院時,這里并不符合收治新冠病人的條件,隊員們連夜奮戰,僅用了48小時,對醫院迅速進行改建,完成三區兩通道,建立了一個能夠收治大容量新冠病人的方艙醫院。
王珺楠老師并沒有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都是在介紹方艙醫院的隊員們在這場戰疫中的奉獻與故事。由于時間緊張,人員不足,方艙醫護都是身兼數職,既是醫生、護士,同時也是搬運工、清潔工、患者的朋友,孩子們的知心哥哥姐姐。隊員們每天往返于長春和公主嶺之間,很多時候連續10小時不能吃飯、不能喝水,雖然身體上非常的辛苦,但每當看到患者出院時開心的笑臉,大家都覺得非常欣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醫療隊已經在462方艙工作了20多天,針對病人數量多、有部分病人高齡合并基礎疾病的情況,建立了方艙內多學科聯合會診(MDT)團隊及重癥患者遠程會診流程,使所有病人都在方艙里得到認真有效的治療。
方艙里每天都發生很多既暖心、又有愛的故事,大家就像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中一樣。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與患者暖心的互動瞬間,敲擊著學生們的心靈,讓他們對抗疫工作有了身臨其境的認識。
齊心協力,抗擊疫情聚合力。
疫情之初,王珺楠老師和學生們就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醫生是一個神圣但又非常辛苦的職業,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擔當。作為醫生,不僅要有妙手回春的醫術,更要有悲天憫人的醫者父母心,大家必須承擔起抗擊疫情,守護家鄉人民健康的責任,義無反顧地沖在抗疫最前線。
據介紹,王珺楠的許多學生都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李龍波,2020年武漢疫情暴發時,他就參加了支援武漢的援鄂抗疫,目前仍在醫院出發熱門診。武軍鐸、劉佳目前也正在方艙奮戰。齊超、任佳君、黎子微自從疫情暴發就一直住在醫院,每天管理隔離病房的住院患者,閉環管理,從未回家。
李龍波參加抗疫工作
劉佳在方艙工作
齊超在醫院閉環工作
“醫學教育不僅僅是指導學生臨床科研,教育他們掌握治病救人的技能,更是一個醫學精神的傳承,每當看到這些年輕醫生雖然疲憊但依然充滿朝氣的面龐,我都特別感動和欣慰。”王珺楠教授說,我堅信,未來的醫學事業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抗擊疫情的戰斗也一定會取得勝利。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吉大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