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同心“戰疫”第一線丨身披白甲,“疫”往無前 西安交大二附院援吉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

            “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每個醫者的莊嚴宣誓。疫情肆虐下,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和一名醫院管理者,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吉醫療隊隊長張蓬勃副院長第一時間站出來,身披白甲,“疫”往無前,帶領132名隊員緊急馳援長春,體現了新時代白衣天使的使命擔當,踐行了醫者的誓言。

            2022年3月20日,西安的春天已悄然來臨,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突襲長春。一封使命,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一時間集結了132人的專業團隊,備齊了相關物資。清晨以西安的春天為送,當夜就踏入長春的冬,白雪皚皚、寒風凜然,但團隊的每個隊員心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剛來長春,面對著錯綜復雜的醫療環境,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是戰勝疫情的第一步。對此,張蓬勃迅速組織成立臨時黨支部并任支部書記,立即開展黨員“亮身份、做表率”活動。要求黨員同志在抗疫一線工作中時刻銘記黨員身份,日常工作中佩戴標志,亮明身份,勇于爭先,勇挑重擔,做好表率,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張蓬勃帶領管理團隊以身作則,堅持日常入艙協調指導工作。全體醫療隊員在黨員先鋒模范帶動下精神飽滿,對患者有耐心、對工作有細心、對獲勝有信心,全身心投入到醫療救治工作中,實現了黨建和業務雙向融合,互相促進。

            醫療工作繁重,保證醫療質量、提高效率是方艙醫院醫療救治的核心。張蓬勃副院長與副隊長張潔主任、醫療組王崗主任一起制定并實施了“個體患者精準篩查”“復雜病情多科討論”“慢病醫生每日隨診”“中醫推拿功能康復”等多個硬核“交二方案”,保證了患者的醫療救治質量。同時考慮到部分患者存在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心理問題,張蓬勃指導精神心理科馬欣新醫師在方艙內開展“心理評估專業干預”治療,極大地緩解了患者的焦慮與緊張,顯著提高了醫療救治效果。方艙醫院內患者基數大、周轉快,及時準確獲取、分析和梳理病史、書寫病歷、下達醫囑等是影響床位周轉率的關鍵環節。張蓬勃立足問題,設置外圍組負責艙內實時上傳大數據的信息整合、篩選、錄入和反饋,強化數據分析工具,完善數據傳送流程,同時兼顧艙內外溝通、協調工作。最終外圍組、艙內組和方艙指揮部三方通力合作,流程簡便順暢,平均住院日顯著縮短。

            方艙內患者年齡跨度大,基礎疾病復雜,日常生活護理工作量大。為提高護理質量,張蓬勃副院長和護理部楊惠云主任制定了“細分人群優質護理”方案,對所有患者進行人群細分,根據不同人群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援吉期間,對艙內患者累計進行指脈氧監測3200余人次,血糖監測1100人次,測體溫9194人次,測血壓1523人次,核酸采樣3300余人次,進行艙內患教活動30余小時。

            醫療隊始終堅持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在抗疫一線積極探索、優化、推廣、總結具有“交二特色”的醫學人文關懷方案。援吉抗疫期間,對于面臨高考、中考的學生、無人照料的幼兒、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做到患者為先、醫患共情。

            建立志愿者征集制度,招募符合志愿者條件的患者,納入志愿者團隊進行管理,并帶動其他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有效緩解了艙內醫護人力不足,改善了艙內保潔、取餐送餐困難等狀況,提高工作效率,拉近護患之間距離。艙內工作期間共有53名患者參與志愿者活動。臨時考場、糖尿病患者、幼兒及少數民族的個體餐食、老人的生活起居照料等,在醫療隊的關心下均給予了特殊安排并圓滿完成,多次收到患者感謝信,構建了和諧的醫患關系。

            長春-長安,疫情無情-人有情。西北-東北,距離雖遠心連心。作為西遷精神新傳人,張蓬勃身披白甲,“疫”往無前,帶領全體隊員發揚“大醫大義,為生命之光”的醫院精神,踐行“聽黨話,跟黨走,黨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行囊就出發!”的愛國奮斗精神。日常工作中不懼風險,迎難而上,與長春醫護人員攜手抗疫,以黨的建設為核心、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患者需求為中心,嚴格落實“盡早康復、提高周轉、零死亡、零重癥轉化”的要求。醫療隊堅持關口前移,搶先一步,做到首個24小時滿艙運行,累計收治患者935人,年齡最小1歲、最大87歲,平均年齡40歲,平均住院日7.67天,床位周轉率2.4,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零重癥轉化目標。醫療隊全體隊員在需要的時候站得出來、危險時刻沖得上去、困難時刻敢擔當、救治患者有作為,圓滿完成了此次抗疫任務。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關鍵詞: 醫療救治 西安交通大學 方艙醫院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