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學生口中的老師,也是守護師生健康的醫生。當疫情來襲,他們第一時間開足馬力投入戰疫一線。自3月10日起,長春理工大學校醫院醫護人員陸續入校,目前在校共25人,其中11人年齡在50歲以上。在校外核酸檢測醫護人員離校后,他們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核酸檢測任務,除每天留1名醫生和1名護士在門診接診,2名救護車司機隨時待命外,其余21人負責全校19000多名師生的核酸混檢和單檢工作。
每天穿上防護服,一工作就是連續幾個小時,他們不吃不喝不去廁所,巨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每采一個標本,就要抬起一次手臂、進行一次手消,呼吸的水霧模糊了防護面罩,重復的采樣動作損傷了肩頸。在一天的工作中,不知道按下了多少次消毒液、拆開了多少個咽拭子、擰開了多少瓶蓋、采集了多少樣本……任由汗水順著臉頰流下,望著排隊等待核酸采樣的同學們,他們只想著自己手上的動作快點、再快點。
除了核酸檢測,校醫院每天的正常接診任務也一日未停,師生中頭疼、腰疼、闌尾炎、磕傷、割傷、崴傷……但門診醫護人員都給予了及時妥帖的處置。學生病患的時候,門診醫護人員經常要工作到后半夜,第二天還要正常承擔輪崗的核酸檢測任務。侯延來、逯柏林兩位救護車司機則是24小時待命,后半夜2、3點鐘接送學生去醫院、回學校都是經常的事兒。
從學校開始實行靜態管理,校醫院已接收外送治療和留院治療發熱學生近150人。有時去醫院就診的學生沒來得及吃飯,醫護人員就把自己的盒飯給學生吃。看到學生沒有打熱水,就用小電熱壺一壺一壺地燒水,把學生的暖瓶灌滿。
奮戰在一線的這些工作人員中很多人都是舍小家為大家,藥檢科科長鄭雨歡是第一批入校的,他的妻子在兒童醫院工作,在他入校3天后,妻子也開始駐單位工作。“工作再苦再累我們都不怕,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說起孩子,鄭雨歡的眼神黯淡了下來,語氣里充滿擔憂。鄭雨歡的大兒子今年16歲了,但是由于患腦癱生活不能自理,夫妻倆在離家前,雇了全職保姆照看孩子。而小學二年級的小兒子,被他們送去了同學家里幫忙照顧。內科醫生王曉靜的愛人是中日聯誼醫院的醫生,為了疫情防控工作任務,他們把2歲多的孩子送到親屬家里,夫妻雙雙走上抗疫一線……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是很多人在負重前行。校醫院直屬黨支部書記黃志剛說:“我們是醫護人員,更應該義無反顧,逆行而上。”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圖片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