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將來要成為澳門的新家園,很多澳門居民都要來橫琴安居樂業,所以我希望法律服務業可以先行先試,打造成橫琴與澳門之間的橋梁。”當談及自己在橫琴的跨境執業,澳門青年律師黃景禧開始兩眼放光。
2019年,黃景禧來橫琴發展。他所在的澳門律所,與另外兩所分別來自珠海和香港的律所,在橫琴成立三地聯營律所。去年9月發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進一步提升了橫琴的開放程度和經濟活力,隨之也產生了更多元化的法律服務需求。這給黃景禧帶來更多機遇。
黃景禧的事業追求與理想不止于此。他自去年12月起成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批港澳籍仲裁員,為粵澳兩地探索制度銜接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以前我光是想著澳門要怎樣,我現在想的是澳門要怎么去銜接國家的發展,我覺得我的格局變大了。”對黃景禧來說,橫琴就是他大灣區夢起飛的地方。
幫助澳門創業者了解內地法律
黃景禧所在的三地聯營律所,位于廣東珠海橫琴總部大廈8樓,窗外左手邊是橫琴,右手邊是澳門,琴澳融合盡收眼底。聯營律所也將融合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集結了來自內地的人和律師事務所、來自香港的周啟邦律師事務所和來自澳門的黃顯輝律師事務所三家之長,以橫琴為基地,面向大灣區,業務輻射全球。
回憶起決定來橫琴發展時,黃景禧坦白說非常忐忑,因為不了解內地情況,且當時還沒有取得內地執業資格。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灣區內地九市和澳門之間的交流合作日益井噴,這種雙向交流產生了很多法律服務的需求,兩地的法律制度銜接也越來越順暢。2021年7月,黃景禧順利通過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取得內地執業資格。
澳門“創客”劉智龍是黃景禧的客戶之一。劉智龍來橫琴創業已8年,目前經營著一家科技公司和一家咖啡廳。他表示,因為對橫琴環境不熟悉,創業期間遇到了很多諸如勞動合同、稅務等法律問題。黃律師作為精通兩地法律的專業人士,能夠用澳門人熟悉和習慣的話語來解釋內地法律,更能幫助像他這樣來橫琴的澳門創業者了解和理解相關規章制度。
此外,跨境執業的澳門律師在涉外業務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黃景禧協助過不少中企開發國際市場,并購當地企業等。聯營律所主任及內地高級合作人鄧華鋒介紹說:“國內企業‘走出去’,尤其是開拓葡語國家市場,澳門律師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將橫琴經驗帶給更多灣區城市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廣東積極推進“灣區通”工程,銜接粵港澳三地規則。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橫琴方案”),根據方案要求,橫琴要率先在改革開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創新,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范,加快實現與澳門一體化發展。得益于此,黃景禧雄心勃勃地加快拓展自己的“事業大格局”。
2021年12月9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正式揭牌,活動現場聘任首批六位港澳籍仲裁員。黃景禧就是其中之一。專職仲裁員吳銀喜介紹道,對普通民眾而言,仲裁調解是一個相對高效且低成本的方法來解決跨地域的法律糾紛,而熟悉兩地法律和社會制度的澳籍仲裁員,可以更好地找到切入點進行指導和處置,在處理糾紛時會更高效。
近年來,黃景禧也多次組織澳門青年律師來橫琴,與內地同行進行法律交流,試圖搭建粵澳兩地法律交流的平臺和橋梁。“他們很開心,因為覺得有收獲感,會認為自己對灣區建設有參與感。”黃景禧回憶道。
以橫琴為起點,黃景禧也逐漸把自己的足跡拓展到其他灣區內地城市。2020年黃景禧進入中山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從學術角度探索如何實現粵澳法律制度銜接。“通過在廣州的學習和生活,我對國家的發展有了更深的感受,與很多內地同行進行交流,覺得收獲很大。”
1月11日,黃景禧回到祖籍地中山,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參加第十三屆中山市政協一次會議,積極為灣區建設建言獻策。今年他的提案是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山市涉外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希望打造一個中山模式的港澳調解員的資格標準,“希望可以將我在橫琴(解決跨地域法律糾紛)的經驗帶給更多內地灣區城市”。
記者:胡南 曾湘星 陳錦霞
海報:賴美雅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南方新聞網聯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