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十項措施優化重點項目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 陳亮

            通訊員 粵環宣

            3月2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優化重點項目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項措施》(下簡稱《十項措施》)的相關情況。《十項措施》包括加強指導服務、優化環保執法方式和支持環保科技研發創新成為了等重點內容。

            服務:加強企業環保指導,推動 “三線一單”分區管控

            《十項措施》強調,為了全力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穩投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廣東將采取加強區域環境準入引導,提前介入加強指導服務和加強項目選址選線指導等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對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求掌握不全面,環評文件編制要求和報批流程不熟悉等難點、堵點問題。

            推動“三線一單”(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等管理制度相銜接,推進“三線一單”應用平臺在粵省事、粵商通移動端的應用。

            前移和延伸環評審批服務關口,在項目擬建及環評編制階段,加強技術咨詢服務,實行環評有關注意事項一次告知,組織答疑解惑,幫助建設單位提升環評文件編制質量。強化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推動落實簡化項目環評相關措施。

            積極指導建設單位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指導地方制定配套區域污染物削減方案,鼓勵地方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指導建設單位避讓環境敏感區,優化項目選址選線。

            加強對企業環保服務指導,加強實地調研走訪,主動對接需求。持續開展“送法規、送技術”服務企業專題活動,組建專家型指導服務團隊到現場開展“一對一”幫扶服務和指導問診。

            執法:環評審批提速增效,完善生態環境執法機制

            《十項措施》明確,為更加積極主動服務和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提速增效,廣東將不斷通過完善執法機制,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來確保環境監管有力度、執法有精度、服務有溫度。

            著力環評審批提速增效,對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重大產業布局等項目開辟“綠色通道”。

            完善生態環境執法機制,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規范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建立常態化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制度,實施包容糾錯審慎監管、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

            強化項目風險防范化解,充分發揮省涉環保項目環境社會風險問題防范化解機制作用,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環境權益。

            科技:將建成新污染物分析測試平臺

            據介紹,省生態環境廳能夠順利地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考核指標,離不開精準科學的研判和科研團隊的支撐。

            《十項措施》指出,將支持關鍵環保技術產品自主創新,引導企業加大環保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快推動環保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

            未來,省生態環境廳將在生態環境領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和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體系,推動環保科技研發創新。

            在環保科技研發創新方面,廣東省還將率先建成本土的新污染物分析測試平臺,開展新污染物的環境篩查與識別、環境毒性效應測試、基準與標準制定、環境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應對等多方面技術和體系研究,填補廣東省在新污染物分析管控領域空白。省環科院和中科院地化所等單位合作建設的大氣光化學聯合研究實驗室,將建成國內首套移動式雙反應器煙霧箱系統平臺,開展省內不同區域大氣光化學反應和臭氧污染成因和機理研究,支撐區域大氣二次污染科學、精準防控,全方位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省生態環境廳將大力推廣感潮河網區溶解氧調控、區域臭氧污染VOCs和Nox 協同防控、碳捕集封存和利用、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污染物溯源智慧監管技術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技術供給。

            關鍵詞: 重點項目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