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捍衛消費尊嚴,點燃消費熱情丨時評

            文/王石川

            又到3·15。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的主題為“共促消費公平”,其含義包括,嚴格落實法律規定,實現更有保障消費公平;積極引導“科技向善”,實現更深層次消費公平,等等。

            在這一背景中,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共同組織“2022廣東3·15晚會”,秉承“筑牢消費市場健康發展,滿足消費升級安全新需求,暢通消費助力經濟循環”原則,重點關注十大領域消費不公事件,除了食品安全、汽車質量與售后、反電信詐騙、公共衛生、房地產等傳統領域,今年還高度關注知識產權保護、金融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平臺個人隱私保護、家裝潛規則、網購和團購貓膩等消費熱點。聚焦消費維權、產品質量問題等內容,既烘托了“共促消費公平”這一主題,更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全力捍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彰顯了媒體責任。

            一說到消費,世人很容易想到消費者權益、消費權利,想到消費環境、消費生態,還可能想到消費新需求、消費新業態等。而站在更宏大的視野看,打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不僅關乎消費者的尊嚴,還關乎“六穩”“六保”這個大局。

            據統計,我國去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在看到消費力強勁的同時,也要正視一個現實命題,消費空間仍有提升、消費潛力仍待深挖。也有專家坦言,去年四季度消費數據創下新低,表明消費疲軟現象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復蘇所面臨的一個較大問題。

            如何改變消費疲軟現象,如何提振消費信心,如何讓消費旺起來、消費意愿強起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為此,除了“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還要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著力適應群眾需求、增強消費意愿。從中不難看出,“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媒體力行監督報道之責,守護的是消費者權益,呼應的是國家部署。

            守護消費者權益,體現在多個層面。媒體通過客觀報道,將害人不淺的假冒偽劣商品曝露出來,把坑人企業、商家的消費陷阱、霸王條款揭露出來,都是在為相關部門依法執法提供“彈藥”。

            近年來,國家為促進消費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從出臺《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到《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再到出臺《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每一項制度設計都有明確目標,也與經濟社會大局息息相關。

            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一個都不能少。無論增強消費市場主體活力,還是辦好消費促進活動,乃至打造消費升級平臺,每一種助力都有積極效果。而在這個過程中,全力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將點燃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疫情裹挾之下,提振消費正當時。對癥下藥,精準出擊,當消費環境得到有效優化,當消費者得享消費尊嚴,消費不僅能夠保持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的地位,還能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作者是北京知名時事評論員)(羊城晚報時評投稿郵箱:wbsp@ycwb.com)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