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董柳報道: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北京發布了《法治藍皮書·中國地方法治發展報告(2021)》(評估范圍不含我國港澳臺地區)。《法治藍皮書·中國地方法治發展報告(2021)》發布了首份《人民法院普法宣傳第三方評估報告(2021)》。其中,廣東高院在高院中排名第三位,廣東三家中級法院位列中級法院排名前十位,廣東四家專門性法院位列專門性法院排名前五位。
評估結果顯示,2021年排名居前十位的高院有:江蘇高院、四川高院、廣東高院、浙江高院、海南高院、吉林高院、上海高院、山東高院、安徽高院、福建高院。
排名居前十位的中級法院有:南京中院、廣州中院、徐州中院、深圳中院、寧波中院、汕頭中院、長春中院、海口中院、吉林中院、青島中院。
專門性法院排名前五位的分別為:北京互聯網法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區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珠海橫琴新區法院。
評估顯示,人民法院普遍重視普法宣傳工作, 法院普法工作穩步推進,成效明顯,法律文件宣傳工作開展較好,普法工作方式注重新媒體新渠道。同時,評估發現,法院參與普法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表現在部分法院普法工作落實不到位、開展普法的形式不統一、普法作品形式有待創新。
項目組負責人介紹,根據中國現行法院體制情況,評估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了93家法院作為評估對象,具體包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共32家法院);較大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共49家);專門性法院12家(具體包括北京、上海、廣州3家知識產權法院,北京、杭州、廣州3家互聯網法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珠海橫琴新區人民法院、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民法院、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5家法院,上海金融法院)。
在評估中,人民法院普法宣傳評估指標包括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占比20%)、訴訟指南(占比20%)、案件公開(占比30%)、普法形式與平臺(占比15%)、司法數據(占比15%)五個一級指標。項目組依托評估對象的公開服務平臺進行了數據采集,此類平臺包括評估對象的門戶網站、司法公開網站、訴訟服務網、中國裁判文書網、各評估對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號等。
關鍵詞: 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