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賽迪創新百強區(2022)”,玄武區排名第43位。
據了解,賽迪創新百強區評價體系從創新生態、創新動力、創新主體、創新成果4個維度出發,結合地區生產總值、研發投入強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等16個二級指標,通過對全國(直轄市和港澳臺除外)906個市轄區的創新要素進行系統評估,最終形成榜單。賽迪顧問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評價指標中,玄武區一流高校集聚度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兩項指標優勢明顯,成為板塊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城市創新生態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有極強的一致性。2021年,玄武地區生產總值達超1200億元,同比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稅收占比穩居全市第一。澎湃的創新活力,正轉化為城市進階的強勁動能。
土地資源稀缺、空間載體受限,是老城區發展的最大瓶頸。近年來,玄武區精打細算每一寸土地,精耕細作每一個載體,向存量資源要增量價值。在“一區五園”的總體框架下,玄武以徐莊高新區為龍頭,以紅山新城為支點,以城市硅巷為經脈,有機結合新城開發和老城更新,全力重塑創新格局。尤其是在多元化、個性化的硅巷運作模式下,玄武一批老廠房、老校區、老樓宇被價值重塑,18個市級備案硅巷載體覆蓋7個街道,數量全市最多。45萬平方米存量載體被喚醒,547家科技企業布局落子,推動“一區五園”創新經濟帶空間提質、格局提優,吸引創新活力加速向主城回流。
玄武區不斷深化“校地融合”“院地融合”“政企融合”,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精準醫療百家匯依托龍頭企業先聲藥業,建立開放式藥物創新平臺;聯合東南大學、南醫大組建的南京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打造產學研醫服資一體化平臺;今年玄武將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聯合南京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對標國家實驗室打造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
目前,玄武區已匯聚省級以上科創平臺30個,落戶新研機構15家,新研機構孵化引進企業營收5.67億,完成年度指標113.4%。高端平臺帶動產業結構不斷調新調優,玄武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8家,引進培育高端人才450人,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02件、位列全省第一,全區創成省級雙創示范基地。
企業是創新的主力。截至2021年底,玄武已有世界500強企業分支機構45家、2家獨角獸企業、10家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瞪羚企業,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779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91家。中科軟科技華東區域總部、中國鐵塔江蘇分公司、麥當勞中國南京研發中心等相繼落戶,先聲藥業、匯通達先后登陸港交所。
玄武始終將人才視為“第一資源”,通過深入實施“鳳棲玄武”人才工程,圍繞創新鏈延展人才鏈,推進“產才融合”“校地融合”“人才優服”“紅領英才”四大行動。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玄武出臺《紫金山·鳳棲玄梧英才計劃》,對海外人才、頂尖人才、初創人才分層制定配套人才政策,系統打造產業人才引育政策體系;創新開展“百校對接”行動,在全市率先實施“互派駐、雙掛職”機制,為掛職干部制訂《“123”履職清單》;重點打造國際化人才交流平臺,定期舉辦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玄武行;建成45家專業市場化服務機構在內的“人才服務聯盟”;搭建“云平臺+人才經紀人+服務圈”三維架構,創新發放“玄武金卡”,解決人才后顧之憂。(通訊員 玄萱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肖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