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金羊網訊 6月30日,“喜迎二十大、謳歌新時代”——南沙“文藝大家講堂”第2期講座邀請了文史專家、紀錄片《廣府春秋》文化顧問羅韜,為我們發掘嶺南文化核心,探討嶺南文化魅力。
嶺南文化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塑造了它?它為什么重要?
嶺南文化的遲、新、簡三特色
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有一個由西北向東南延續的過程,嶺南處于中國最南端,與中原與江南相比,有一個發育較遲的特征。
無可否認,其文化水土相對薄弱,但其文化貢獻,正在此“后發優勢”,它最早接受外來文化沖擊,融匯進步思想,成為中華文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策源之地。
如果說“遲”,包含了文化上的南北融匯問題,“新”則更多是中西(西土、西洋)融匯的問題。而嶺南對中華文化最大的思想貢獻則在一個“簡”字——易簡之學,一種直抵本源,化繁為簡的思想利器。這是嶺南人對北方之學與西方之學的反思與超越,從而打破條條框框,克服教條主義,解蔽去障,這是思想解放的出發點。
以上三點,是理解嶺南文化的重要視角。羅韜先生以生動有據的例子,提綱挈領,勾勒出嶺南文化的經緯。
隨著《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公布,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再次受到廣泛關注,加強文化建設必然是其中重要一環。通過挖掘、培育和壯大粵曲、黃閣麒麟舞、黃閣燒肉傳統制作技藝,以及祠堂、壁畫等具有南沙特色的嶺南文化優秀代表,厚植南沙嶺南文化品牌高度和價值力,使之助力南沙的文化形象和軟實力提升亟待破題。 為此,南沙區文化館精心組織了本次講座,廣泛邀請機關政府、教育機構、文化協會等各戰線人員參加。通過與羅韜先生等專家交流研討,為南沙嶺南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推動我區嶺南文化的研習和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