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深圳文博會觀察:中國文化產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天天實時

            12月28日拍攝的文博會現場。新華社發(李才瑛 攝)

            新華社深圳12月30日電(記者陳宇軒)29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場交互沉浸的海洋文化盛宴正在上演。裸眼3D技術勾勒出波瀾壯闊的深海景象,觀眾無需佩戴設備就可以感受到逼真效果,仿佛親身下潛到萬米深海,與海洋生物共同遨游。


            【資料圖】

            這是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的展品之一。正在舉行的文博會集中展示了科技賦能文化產業和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取得的成果,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參展。

            文化與技術在本屆文博會上擦出了創意火花,“國字號”文化機構與網絡平臺走到一起。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央民族樂團、微信視頻號等機構聯合制作的《抗戰中的文藝》線上演播、元宇宙概念音樂作品《三星堆·神鳥》、5G智慧劇場等數字演藝領域的創新實踐,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體驗。

            2022年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中國在接下來的五年要強化創新驅動,實施數字化戰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12月29日,參觀者在中國國家版本館展區拍攝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事實上,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催化劑,一大批文化資源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煥發了嶄新的生機。

            騰訊公司與敦煌研究院正在共同致力于敦煌藏經洞文物的數字化呈現。騰訊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劉小嵐說,他們已經和法國吉美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收藏有敦煌文物的博物館達成了合作意向,數字技術將把敦煌文物搬到線上,人們在“數字藏經洞”可以感受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文化創意產品方面,騰訊公司與敦煌研究院先后推出了敦煌主題的數字人物和游戲皮膚、線上音樂會、“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動畫劇等。

            此外,虛擬現實技術在文化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把杭州西湖“搬”到了AR世界,游客只需用手機對著實景掃一掃,就可以開啟AR導航導覽模式,體驗沉浸式實景導航以及虛實融合導覽;在重慶三峽文物科技保護基地,虛擬現實技術被引入到文物科技保護領域,觀眾戴上特制的頭盔,就可以身臨其境體驗傳統樂器古琴的修復過程。

            在文博會開幕當天,主辦地深圳發布了城市AR奇幻短片,虛擬的鳥、魚等動物在深圳的地標建筑之間穿行,文化與技術在此巧妙融合。

            深圳的文化產業在十年間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產值年均增速15%以上,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文化等行業具有強勁的競爭力,超過25%的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具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顯示,十年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5G、大數據、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數字技術在文化產業得到廣泛應用,“云看展”、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發展迅速,一批具有鮮明中華文化特色的數字文化精品不斷涌現。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袁園說,更多的優秀文化將在數字世界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文化產業 人工智能 數字技術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