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開始震蕩了,短短一周的時間里,小麥就已經經歷了一輪漲跌的輪回。不過,最近小麥還是令人擔憂的,原因是除了震蕩以外,小麥的利空消息一個接著一個。
比如,雖然說今年小麥出現了減產,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用官方的話來說,仍然是一個豐產年。
【資料圖】
再加上進口小麥持續不斷,也增加了市場的供應,總之,小麥是供應是充裕的,不至于短缺。
但是需求端就不一樣了。
今年需求不是一般地弱。
有多弱呢?
豬肉價格最低已跌破10塊一斤,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即便如此,豬肉消費仍然低迷。
而主糧消費本來就沒什么可增長的點,豬肉消費都漲不動,又何況是主糧呢?
雖然今年小麥進入飼用領域的數量有所增加,但是面粉消費依然低迷,一方面本來整體消費都不及預期,而另一方面當前又是盛夏,面粉消費的淡季,再加上天氣炎熱,不易保存,面粉走貨不佳。
而企業的開機率也是不斷走低,消費走弱,就是市場最大的利空。
第二個利空是隨著小麥購銷的持續,收購節奏有所放緩。
今年小麥收獲后,價格上漲主要是取決于兩件事:一是小麥遇雨后質量分化,二是中儲糧收購提振了市場情緒。
但是隨著購銷持續了一段時間以后,收購也變得沒那么緊迫了,最近收購節奏有所放緩。這無疑也降低了小麥的支撐。
三是市場重心開始發生轉移了。
轉移到哪去了呢?轉到了玉米的身上。
隨著官方公布了今年小麥的產量數據以后,小麥市場基本算是塵埃落定了,炒作也基本結束了。
但是天氣的威脅仍在持續,只不過影響的不再是小麥,而轉為了玉米。尤其是隨著厄爾尼諾的發生概率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顯現,接下來會對今年的玉米有什么影響,尚是未知的。
而這也成為了玉米的一個炒作點。
第四是國際小麥行情支撐也大幅下降。
去年小麥大漲,除了國內因素以外,國際小麥行情大漲也起到了不小的提振作用。
但是今年國際行情持續落幕,前兩天俄羅斯宣布中止了黑海運糧協議,但即便如此,國際小麥也僅僅是漲了兩天就再次轉跌了。雖然還在震蕩,但是波動幅度已遠不及去年。
少了國際行情的支撐,國內小麥也少了助力。
所以在多重利空不斷疊加下,小麥行情已顯疲態。不過,在收購支撐,質量分化,以及惜售情緒的影響下,小麥底部支撐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消費持續偏弱,將抑制小麥的漲勢。
所以雖然有利空“轟炸”,但倒不至于全面大跌,不過上漲也開始乏力。而且到了9月份,隨著收購結束,又面臨玉米收獲騰庫,小麥將面臨新一輪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