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互聯網 > 正文

            帶貨主播“張嘴就來” 直播電商市場的灰色地帶引關注

            3·15期間,演員潘長江直播賣酒事件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在直播電商市場上,帶貨主播的臺詞和言論一直以來都存在灰色地帶,很多主播“張嘴就來”的即興發揮內容中,也存在大量夸張和虛假成分,對消費者造成了困擾甚至誤導。

            拉流量搶訂單啥都敢說

            “原價1288元的至尊套裝,今天咱們王總在這兒了,必須給我們一個別人拿不到的價格,兩位數行不行?”還是那些熟悉的配方,還是那些陳詞濫調,以前忽悠人的老橋段如今更換了戰場,走進了視頻平臺,掛著直播電商的新鮮招牌繼續上演。

            據了解,類似的廠家、老板,給獨家授權、特價、渠道價等套路在直播電商中屢見不鮮。

            不久前,北京某流量大咖和深圳華強北某帶貨達人,因為在直播帶貨高端音響時爭奪誰是最低價而開戰。一方稱因為自己與該音響的國內代理公司領導是好朋友才拿到低于市場的價格,另一方則以自己在數碼產品多年的銷售資歷為賣點稱自己拿到的是更低的渠道價,雙方激烈開戰的直播吸引了大量流量甚至是訂單?;ソ依系?、互相曝光潛規則等各種敏感內容也不斷助力雙方的流量和訂單增長。

            對此,從事多年電商營銷服務的鮑先生坦言,在直播電商市場中流量是敲門磚,為了獲取流量,推出刺激、敏感的內容都是常用手段,同時,區別于有標準文案的廣告和傳統電商頁面,直播帶貨的過程中主播的言論和舉動隨機性更強,即便是有正式腳本的營銷活動,也無法保證主播不在原計劃內容中“加料”,通過各種“打擦邊球”甚至惡意造謠、夸大來吸引眼球。

            證據留存難售后隱患大

            “這就是你說的滿滿5斤牛蛙是嗎?不知道你們家用的是什么秤?”近期,一個專門揭露坑人網紅探店視頻的博主迅速走紅,他將網紅直播探店的內容中存在明顯夸大或通過單獨拍攝虛假鏡頭來欺騙消費者的片段剪輯整理,然后親自前往餐廳拍攝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來揭露部分營銷號網紅直播探店的騙局。

            遺憾的是,像這個博主一樣能證據確鑿地粉碎騙局的方式,在人們的日常消費場景中,普通消費者很難普及和常態化操作。

            業內人士分析,直播電商的即時性、互動性特點,形成了其區別于傳統電商的維權方式和售后有著巨大不同。

            通俗來講,傳統電商網購都是“白紙黑字”,無論是實體商品還是線下的餐飲和服務,網頁上都有詳細的文字和圖片介紹,都可以作為后期維權的憑證,甚至在電商平臺上咨詢客服的聊天記錄,在維權時都被認可作為佐證。但在電商直播中產品被夸大甚至虛構的信息都出現在主播的反復嘮叨中,為了買一件商品用手機將主播動輒幾個小時甚至全天的內容都錄屏,顯然不是每個消費者都能完成的,即便有個別消費者在時間、精力、設備、技術等多個方面都能滿足全程錄屏,為了買一件普通商品而錄下整個直播,顯然也不合常理。

            不少消費者表示,希望電商直播走向規范性的發展道路上,作為載體的直播平臺應該主動作為,擔當起應有的責任。(本報記者 劉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帶貨主播 直播帶貨 電商直播 電商網購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