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開出473張外出就醫證明,廣州這個管控社區有了就醫服務窗口

            “我每天都需要打保胎針,怎么辦?”懷孕10周的張女士在微信上焦急詢問她的“三人小組”對接人。張女士住在廣州市白云區黃石街江夏社區,處于本輪疫情的管控區域。

            4月19日下午,張女士帶著藥來到江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后門的一個服務窗口,駐點的醫護人員幫她打完針,志愿者安排一輛愛心摩的送她回家。

            這是發生在廣州白云管控區一個大型流動社區的一幕。自4月10日被列為封(管)控區起,江夏社區便在此開設服務窗口,專為特殊人群或有就醫需要的人群提供便利服務。截至4月19日,該窗口已經為473名居民開具外出就醫證明,日均看診開藥約60人。

            特殊人群問診就醫有窗口

            4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不足20平米的服務窗口,窗口外面已有不少居民有序排隊等候,以老人、孕婦、小孩為主,3名醫護人員正在耐心地為他們看診、開藥、打針。

            江夏社區計生統計員李麗鉆是該服務窗口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6點,該窗口為社區的居民提供問診就醫、申請綠色通道等服務。

            這支服務團隊一共由8名成員組成,3名醫護人員負責現場問診開藥,處理簡單的疾病,2名社區工作人員則負責為有外出就醫需求的居民開具證明,還有3名志愿者在現場維持秩序、指引就醫。

            “不少居民都有外出就醫、檢查、拿藥的需求,我們想為群眾做點事。”管控第一天,李麗鉆接到不少特殊人群的就醫需求電話,在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時,也聽到不少居民的傾訴。

            李麗鉆將這一情況上報后,社區決定利用黨群服務中心后門的小空地,為社區居民開設服務窗口,并請到了社區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前來支援。

            這幾天來,李麗鉆的電話和微信消息一刻也沒消停,“咨詢就醫、生活物資保障、何時解封等疑問的居民太多了。”江夏社區里住著10多萬人,幾乎都是流動人口,自從被劃入管控區域起,為了保障這10多萬人生活如常,李麗鉆常常忙得不可開交。

            1小時完成外出就醫

            “小病社區看,大病開證明。”李麗鉆說,在醫生的就診建議下,居民如果需要到區級以上醫院就醫,我們立刻會在現場為他們開具證明,并聯系愛心專車或120急救車,送居民外出就醫。

            “從提需求到外出就醫,最快可以1小時搞定。”李麗鉆告訴記者,幾天前,一名臨產孕婦在上午9點提出外出就醫需求,醫生迅速幫她做診斷,社區工作人員立即開外出就醫證明,10點左右,她就在白云區婦幼保健院順利生下了寶寶。

            “服務窗口開設第二天,我就過來了。” 黃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治醫師胡婉敏介紹,醫護除了在現場給患者看病,同時還為不方便行動的患者進行上門救助,遇上不能解決的,便會為患者開具證明,方便外出就醫就診。

            “您好,請在這個本子上登記個人資料。”來自天河區人民醫院的戚護士正在給前來就診的患者做核酸抗原試劑的檢測,她說,每一個發燒患者,都會先為他們做抗原檢測,顯示陰性后,再進行診治。

            “自服務窗口開業以來,前來看病的人數逐漸增多,現在每天要面診60到70個患者。”胡婉敏說,過來看病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以感冒、發燒為主,醫生每天都會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一些處方藥過來,根據實際情況滿足居民就醫用藥需求。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劉珊 鐘曉宇 傅鵬

            【攝影】徐昊 石磊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