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過去,群眾到鎮上辦事,路面坑坑洼洼,去一趟要40多分鐘,等今年這條瓦永路修好,20分鐘左右就能到鎮上!”8月1日,說起城鄉公路建設給群眾帶來的好處,黃龍縣瓦子街鎮小寺莊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據王康介紹,原先的道路損毀嚴重,今年4月起,瓦永路開工建設,針對路面拓寬和重新鋪裝,預計10月底完工,重新修好后,群眾出行就方便多了。瓦子街鎮交通的變化不是個例,而是黃龍縣農村公路建設的生動縮影。截至2022年底,全縣已實現行政村通暢率100%、撤并前行政村通暢率100%、3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暢率100%。
近些年,黃龍縣聚焦“護好”公路,建立了以縣公路管理站為基點、輻射全縣7個鄉鎮的道路養護模式,嚴格落實“路長制”,建立健全鄉規民約,大力推進路宅分家、路田分家,借助城鄉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及植樹造林,加強綠化美化,打造農村公路“暢、潔、綠、美、安”的通行環境。2020年至2023年以來,黃龍縣累計投入了公路日常養護資金2013萬元。
在全縣交運人不懈努力下,黃龍縣先后榮獲2021年“好路杯”金杯獎、2022年“好路杯”銀杯獎,崾崄鄉、界頭廟鎮榮獲2021年、2022年延安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示范鄉鎮”,白馬灘鎮的中趙路榮獲2021年省級“十大最美農村路”和市級“美麗鄉村公路”。
一條條農村公路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裝扮了沿途風景,也成了全縣的產業發展路、農民致富路、小康生活路。8月2日一大早,瓦子街鎮蔡家川村村民郭建宏匆匆出門趕到菜地,菜商正在等著收菜。很快,在大伙兒的幫助下,大貨車被裝得滿滿當當。郭建宏說:“幸虧有便利的交通,讓這些菜商直接進村收菜,省了不少心!”
另外,隨著研學旅游日益火熱,位于黃龍縣白馬灘鎮的神玉村也因地制宜,依托便捷的交通條件和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打造研學旅游產品,吸引一大批學生團隊紛紛前去體驗,讓當地群眾吃上“旅游飯”。
據黃龍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曉龍介紹,黃龍縣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促進群眾致富的重要抓手,先后承辦體育賽事達40余場(次),讓“交通線”轉變為“風景線”。同時,持續完善和提升城鄉道路質量,助力全縣蘋果、核桃、中蜂、中藥材“4+X”現代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為特色農副產品的銷售奠定了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